按关键词阅读:
然而从影片整体角度来看 , 可以说是彻底的架空之作 , 这里的感情抽象性使得故事没有任何一点现实存在的痕迹 , 传达的也不是中国的古典文化 , 而是凭空捏造出的“东方神话” , 让中国观众无所适从 。
再加上内容薄弱 , 台词浮于表面 , 观众观看的时候根本没法代入演员的情境而产生共鸣 , 如今15年过去 , 豆瓣评分依然是他个人的最低分 , 仅有5.4分 。
本文插图
《妖猫传》也是一样的问题 , 佩服陈凯歌为了这部片造出了一座城 , 在大唐盛景打开的时候我也看到了这转瞬即逝的辉煌 , 可惜剧情在后半段探墓之后就直接崩坏 。
《妖猫传》影片前半部分白居易是第一主角 , 空海是第二主角 , 两人一起透过重重迷雾寻找妖猫作祟的真相 , 然而后半部分主角转而成为了白鹤少年白龙 。 但是对白龙的角色描写却完全流于表面 , 只有贵妃最后的那一句“寄人篱下 , 反倒让我对别人的一点一滴都想报答 , 你也一样 , 对吧?”很难让观众完全理解白龙的报复动机以及为什么对贵妃有如此深刻的感情 。
或许该片也只能用一句话形容:美学惊艳 , 叙事不足 。
所以故事说得不好 , 美术、画面、服装道具等再出彩也没有用 。
很多影评人在电影上映前都给出了超高的评价 , 我当时看完就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 后来再看豆瓣 , 目前评分6.9 , 也算是真实水平的反应了 。
所以 , “形式大于内容”完全可以概括陈凯歌当前几部电影面临的问题 , 就是他本人很懂电影 , 也有很多东西想输出给到观众 , 可是他并不懂观众 , 所以成品跟观众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偏差 。
本文插图
“剧变”能手?
剧本是电影的灵魂 , 我查找了陈凯歌近20年的8部作品 , 其中7部他参与了编剧 , 而个人生涯巅峰的《霸王别姬》的编剧是芦苇 , 陈凯歌未有参与 , 或许这就是症结所在 。
芦苇本人甚至认为 , 他的作品序列里有两个是凯歌本人没有参与编剧的 , 一个是《黄土地》一个是《霸王别姬》 , 这两个又是公认的他成就最高的两部电影 , 这就显得非常有趣了 , 连芦苇自己也说 ,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 但是也没有人去研究这个事 。 关于创作者的局限性 , 电影毕竟是综合艺术 , 在这个综合艺术里没有全才 。 ”
这也侧面说明了 , 陈凯歌不适合担任编剧 。 他作为导演 , 在宏观场面的把握以及整体布局的掌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 但是一旦涉及编剧 , 很多问题就来了 。 除去《妖猫传》 , 其实《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白昼流星》、以前的《赵氏孤儿》等都有很多逻辑漏洞 , 写意是有了 , 但是吸引不了观众的共鸣 。
本文插图
《赵氏孤儿》
难怪有一个江湖传言是这样描述的:
陈凯歌的《边走边唱》上映 , 芦苇和李碧华也当了观众 。 电影放映结束 , 现场叫好声一片 。 芦苇却私下和李碧华说:“我是边看边想 , 想他到底要说啥 , 看完也没想明白 。 ”李碧华偷笑说:“我是边看边睡 。 ”
看完这部电影 , 芦苇做了一个结论:陈凯歌做导演可以 , 千万不能让他碰剧本 。 芦苇说如果找他改编剧本 , 陈凯歌可以提意见 , 有问题可以商量着修改 , 但剧本一个字也不许碰 。 陈凯歌爽快答应 , 说:“那太好了 , 我省事了 。 ”
这是陈凯歌的“老毛病”了 , 所有人到最后呈现一个极度理想化的状态 , 努力拔高立意 , 逻辑却一塌糊涂 。
就像他这次执导的《误杀》以及《甄嬛传》 , 他始终非常固执地想去带领观众去完成内心的升华 , 可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
稿源:(最前线)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4c4SH020.html
标题:最前线|为何陈凯歌20年没拍出8分作品?《演员2》暴露症结:脱离群众(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