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艺观潮】
作者: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片子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在第14届亚洲片子大奖上 , 王小帅凭《地久天长》获最佳导演 , 周冬雨、易烊千玺凭《少年的你》分别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外交风云》发行至北美、非洲、印尼等国家和地区 , 并即将通过网络平台登陆26个国家……近日这两条新闻一出 , 就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 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发紧密亲密 , “出海”成为中国优质影视创作的常态 。 而影视作品可以直观有效地传播和建构国家形象 , 中国影视剧呈现何种价值观念 , 与海外观众怎样认知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 所以 , 身处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之下 , 中国影视创作不能局限于“我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自家人听” , 更要自觉担当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载体 , “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 让海外观众在不知不觉间被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所吸引 , 被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所感动 , 从而了解并爱上这个古老却布满青春活力、真实质朴而又不失灵动的国度 。
以更加丰硕的样态亮相国际舞台
翻看近几年中国影视作品海外传播的目录 , 我们发现这是一份相称精彩的成绩单 。 2019年春节档大热的科幻电影《飘流地球》在北美、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同步上映 , 成为近五年来北美票房成绩最好的中国片子 。 继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去年国庆期间在海外各地同步上映引发热议之后 , 其姊妹篇、以“家乡”的故事展现中国脱贫攻坚成果的《我和我的家乡》也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多个城市上映 , 让海外观众深切感触感染中国各地的发展变化 。 还有军事题材《战狼2》《红海步履》 , 悬疑片《唐人街探案2》 , 动作片《急先锋》等 , 如今海外观众能在银幕上及时观看到类型丰硕、题材多元的中国片子 , 审阅中国社会的千姿百态 , 感触感染中国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
本文插图
片子《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资料图片
国产剧集在“走出去”方面也收成颇丰 。 今年3月 , 展现当代中国家庭形态的电视剧《都挺好》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电视台播出 。 4月 , 古装剧《楚乔传》被译成西语剧集《勇敢的公主》 , 登陆哥伦比亚国家广播电视台文化教育频道黄金档 。 5月 , 讲述中国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在远方》在韩国OTVN频道和中华TV频道播出 , 在当地刮起一股中国风……光是近一年来剧集“走出去”的成功事例就不乏其人 。 国产纪录片也不甘落后 。 从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 , 到近期发行至全球多家电视台 , 笼盖亚太、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味人间》第一季 , 先后登陆马来西亚Astro电视台的《宵夜江湖》《早餐中国》 , 国产美食纪录片飘香“海外” 。 而《中国脱贫攻坚》《武汉战疫纪》《城市的温度》等也走进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 用真实影像打开一扇扇窗 , 让海外观众从不同角度理解当代中国 。
类型化创作实现跨文化传播
如果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出国门的影视作品多为功夫、武侠、古装题材 , 那么近年来跟着影视工业化水平不断晋升、影视工业生态不断成熟 , 中国影视从业者开始根据各国及地区民众对影视剧内容的喜好不同 , 尝试采用重工业作品、都市爱情题材、笑剧等更加多元的作品样态走上国际舞台 , 寻找海外传播的有效路径 。
本文插图
片子《七月与安生》剧照 资料图片
近两年 , 中国影视剧的“出海”之路正在发生显著改变:以前主要围着东亚、东南亚打转 , 现在已延伸到南美、北美、非洲等地理位置更远的国家 , 收看的人群也从以华人为主拓展到更广泛的人群 。 为什么中国影视作品能捉住越来越多海外观众的眼球?类型化出产可谓一大制胜宝贝 。 《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都是着名导演汇聚、实力演员加持 , 采用若干个独立的短故事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的拼盘方式叙事 , 用或温情或励志 , 或浪漫的迥异风格 , 讲述中国不同地区几个普通人与祖国、家乡的故事 , 将深刻的思惟内涵内化于戏剧密度之中 。 《急先锋》《红海步履》《湄公河步履》等在海外掀起观影高潮的片子将军事、刑侦元素与动作类型嫁接 , 寻求主流价值表达与贸易元素的契合点 。 还有在海外平台多语种上线的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白夜追凶》也因类型化叙事策略赢得众多海外观众的点赞——前者以12个时辰为时间线索 , 用强情节编织逻辑严谨的故事 , 让人被极致的戏剧张力所震撼;后者以扎实的叙事功底搭建烧脑剧情 , 使观众情不自禁地与主人公一同抽丝剥茧、探案追凶 。 叙事水平的不断晋升成功激发海外观众的观赏热情 , 从而为中国影视作品与其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搭起了有效沟通的桥梁 。
稿源:(减肥餐搭配)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4c44492020.html
标题:减肥餐搭配|中国影视剧用真诚和创意海外“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