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作者 / 吕世明
“能不能帮帮我的朋友 , 他被骗投资了一部电影 , 现在已经血本无归了!”
其实我们非常清楚 , 这个“我的朋友”可能就是他自己 。
“一起拍电影”的后台时不时就会收到被害群众的救助信息 , 作为经常报道并追踪该类消息的我们 , 其实心情是很复杂 , 可能是一种爱莫能助 , 或是一种扼腕叹息 。
个人(或社会闲散资金)投资电影也就是最近三五年的事 。 其实很少可以看到有投资电影成功的例子 , 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血本无归 , 拿不到一点回报 , 投资一两百万 , 只回收10%的例子的比比皆是 。 但其实 , 在众多投资者中不乏行业的精英和理财高手 , 个人在投资电影方面也日趋年轻化和高知识化 , 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投资电影上当的也比比皆是 。
日前 , 拍sir从一位近年从事电影版权&投资方面的律师朋友 , 认真和详细了解到一些关于个人投资影视时所要面临的问题和陷阱 。
本文插图
那么在个人投资电影时 , 究竟会存在多少很难被大家所察觉的陷阱呢?
1.混淆版权和票房收益
不久前上海警方所破获的利用电影版权诈骗案 , 是近年内地较重要的电影投资诈骗案件 , 且涉案金额高达4500万 , 这也是本案能够引发相关部门和行业内外警惕和关注的原因之一 。
很多针对个人或个体投资者投资电影的合同中 , 比较惯用的一个手段和伎俩便是混淆版权和票房收益的概念 , 不用说部分受害者 , 很多从业者都会存在的盲点和误区 , 容易造成误导和歧义 。
混淆版权和票房收益的目的性很强 , 连带的功能便是会把收益份额做夸大处理 , 一部电影的投资成本(包括后续宣发)是非常模糊和不透明的 , 对于普通投资者很难去查证 , 这也是诈骗惯用的手段 。
2.话术营销及信息隐瞒
根据国家现有法律条例 , 微信、QQ、通话记录和其他社交平台上的录音录像均可以作为法律证据 , 但如果有具体有效的合同文本为最终依据 , 以上这些证据的采信度会降低 。
这也表示即便投资者掌握和留存了相当完整的聊天记录 , 这些记录在更有效的合同文本面前 , 可能不具有“任何”法律效率 。 可能你觉得是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认识已久的好友 , 但在利益和实际面前 , 一切都是枉然 。
个体投资电影肯定不如行业内所掌握的信息丰富 , 同时个体在对行业的认知上也会存在误差 , 个体也会有对行业的误解和偏见 , 甚至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和金融精英轻视和看不起电影方面的投资 , 认为用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足矣驾驭电影投资 。
本文插图
骗子通过特殊的话术技巧 , 深切掌握投资者心理 , 他们的聊天&通话技术基本是没有漏洞可寻 。
3.档期熔断并提前下片
所有类似的协议合同之中 , 都不会提到影片如果不能正常上映(暨一个月左右的周期) , 提前下片和发生档期熔断(暨因意外情况不能再正常预定档期内上映)这些特殊情况下的票房如何结算收益 。
普通消费者可能更多看到的是影片会顺利上映一个阶段 , 但大部分人是不清楚制片&宣发方有对影片是否(持续)上映的最终决策权 , 这一点私募的骗子基本不会对投资者有交代 , 如果有精明投资者向其询问 , 要么含糊其辞 , 要么搪塞过去 。
电影市场的风险极大极高 , 在正常的年份期间 , 每周几乎都会有一两影片调档和撤档 , 一年间平均有七八十影片档期发生变动 , 差不多一两月便有一部影片宣布仅上映3-7天 , 事实上绝大多数(90%以上)的影片首周三天的票房便是其最终票房 。
4.番位调整和客串主演
“我们这里有个沈腾的项目 , 您是否感兴趣 。 ”
稿源:(一起拍电影)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31baV2020.html
标题:一起拍电影|个人投资电影要面临的八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