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导读:
在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有一个自然村屯,叫昌穆庄,俗称樟木塱,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这个阅尽沧桑的村屯,是目前博白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客家传统村落。早在2014年,就相继被评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 特色|值得打卡!博白这个200多年古村,蕴藏客家特色建筑文化!】昌穆庄总面积2.8万平方米左右,经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长达2500米的村庄古城墙如今仍保留完整。古城墙高8米、厚4米,有两座城门楼,门楼上设有炮台、瞭望窗,周围共有8座炮楼。这里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无声地记录着博白的客家文化历史。
近日,采访人员跟随出生于昌穆庄、现居住在南宁的朱光菖老人前往昌穆庄探访,听他和其他村民讲述昌穆庄的前世今生。
古城墙建设考究曾获考古专家赞赏
从松旺镇中心到昌穆庄,大约只有七八百米的路程。沿着一条水泥村道驾车不到10分钟,便来到昌穆庄南城门。
文章图片
南城门颇有气势。
南城门前是一个灯光球场。站在灯光球场边,可以将昌穆庄南面长长的一列城墙尽收眼底。城墙表面的灰沙被岁月涂上了一层灰黑色,一些地方的灰沙还出现脱落,露出了斑驳的面孔。城墙东面保留着一些小巧玲珑的木窗户,尽管时光折损了它原本的面貌,但木窗户上的格子仍显得古朴雅致。
南城门的门楼全由青砖砌成,颇有气势。门口为拱形状,上面是一扇圆形的瞭望窗。
昌穆庄的西城门则建在高大的城墙中,呈拱形状,也全由青砖砌成。
文章图片
西城门建在高大的城墙中。
走进昌穆庄,会看到城墙几乎是由鹅卵石砌成的。这些鹅卵石呈淡黄色,个头不大,与一般的火砖差不多,其中一些甚至只有一个成年人的拳头大小。这些鹅卵石排列紧密,排列形状根据其大小而定,小的斜着排,像梳齿般齐整;稍大的横着排,乱而有序。
文章图片
城墙几乎全由鹅卵石砌成。
昌穆庄原居民朱有勇回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考古专家前来昌穆庄考察时,就为这里古城墙的高大、厚实惊叹。“考古专家说,无法想象200多年前,这里的先辈是如何用一块块小小的鹅卵石筑成这样的城墙的,真是一个奇迹。”
文章图片
城墙上的木窗户古朴雅致。
设计精湛、设施完备古时可抵御匪贼
昌穆庄布局严谨,据说,仅做基础就花了3年。其工程之浩大、设计之精湛、设施之完备,是客家人筑城建村中不可多见的典范。
“原来的门楼设有炮台、瞭望窗。”朱光菖介绍,炮楼上品字形的炮眼有380个,枪炮可交叉射击,形成强大的火力网。城墙半腰有1米宽的环城马路,上面可跑马,遇到紧急情况,可派员骑马沿城墙内侧往返巡逻、放哨。
据说,原来两扇城门的门口安装的都是类似推笼门的木门,由8根大木棒构成,下面是一条由钢铁打造的轨道,木门上安装了铁轮,一关上,就牢固无比。以前,昌穆庄曾多次遭受土匪袭击,但土匪没有一次能成功攻下。有一次,土匪为了能攻入昌穆庄而收买了昌穆庄请来的安保人员,让他们早上就把盐巴放进木门的铁轮上,使铁轮锈蚀,这样到了晚上,木门便无法锁上。但这一诡计被昌穆庄的居民获悉,大家在傍晚时分及时把木门上的铁轮换掉,避免了一场灾难。
如今,古城墙上还有不少地方留下了枪眼,这些烙印成为昌穆庄历史的一部分。
据介绍,昌穆庄的原址是一座长满茂密樟木的小山丘。“当时,昌穆庄的先辈们是依着朝北的一面山坡筑建城墙的。”朱光菖说,以前打开朝北的大城门,便可看到原聚居地——茂山村。而南面是一片开阔的田垌,再往南则是匪贼出没的山地,因此,防匪成为当时昌穆庄的第一要务。为了防止匪贼攻破城墙,除了构筑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在城内布置严密的防御设施外,筑城时还在匪贼出没的南面一座山上打造了一片宽300米、纵深80米、高3米的御敌平台,周边砌着石头。
稿源:(潇湘晨报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31ba462020.html
标题: 特色|值得打卡!博白这个200多年古村,蕴藏客家特色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