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山溪
在川东北一带,但逢生长满日、谢师、开业、乔迁新居、老人离世等“红白喜事”,都要请“支客匠”来当总领,迎来送往,统管一切事务和招呼应酬客人 。
乡村支客匠,又叫“支客司”或“主事的人”,一般都识文断字,并有一定水平 。仅凭一张笑脸和能说会道的嘴,帮主家打理一切事务,做到让主人放心,客人满意 。
那些年,乡村红白喜事规矩颇多,各不相同,十分讲究 。如果是嫁女、娶媳妇,一般要连开三天酒席;如果是生日寿宴和新房造屋“上梁立柱”,至少是吃两餐;若是小孩的满月酒,俗称“打三早”,娘家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坐吃三天才散客;假若是父母去世的“丧事”酒,时间更长,得看在家“闹丧”占的时间长短来定,少则二至三天,多则五至七天 。所以,大凡红白喜事,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都会来参加,如果没有“支客匠”统一招呼应酬,主人是根本忙不过来的 。
乡村支客匠,一般都很认真负责,只要接受了主家的邀请,都会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办好 。在支客过程中,代主家发号施令,把一件人多事杂、礼仪繁冗的酒宴,按照当地的风俗,组织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井然有序,不仅解除了主家某些尴尬和难堪的局面,而且还能使众多的宾客不会因主家某些方面欠妥或不周道而埋怨、生气,继而满意而归 。
乡村支客匠都是业余从事这门职业,平时种自己庄稼,做各自的买卖,一遇有人请,便披挂上阵充当起主事的人来 。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这个职业的,一位合格的支客匠,无论在人品、知识等方面都要有过人之处,而且口齿要伶俐、语言表达能力要强、思维应变能力要好 。解放前的乡村支客匠,一般都是私塾里的先生学究,至少也是进过几天学堂,受过“四书”“五经”熏陶,懂得“仁、义、礼、至、信”的人,才能充当这个角色 。
在支客过程中,乡村支客匠要代表主家全方位主持礼仪事宜,全权负责每个具体环节的布置和实施,包括对内、对外帮忙打杂人员工作的分配、席桌的安排、客人的迎送等方面,代替主家说出想说而不好说的话,办理主家想办不能办理的事 。并按照工作程序,掌握好节奏,调节好气氛,达到主欢客乐的效果 。
乡村支客匠接到主家邀请后,会提前一天到主家来,与主家人共同商议“红白喜事”中的具体事项,并拟定一个初步方案,厨师请谁,帮忙打杂的请谁,什么人从事什么岗位 。然后,吩咐主家上门把这些人都请到,免得事情拢了才去请人帮忙,别人会不高兴 。第二天正事开场,待左邻右舍帮忙的人到齐后,支客匠就会按照各自的专长分派任务,管钱管账的某某、收礼收物的某某、主厨做菜的某某、安席传菜的某某,以及提壶斟酒、擦桌抹凳、挑水抱柴、递烟倒茶、迎宾接客、买进卖出某某等,都事无巨细,安排得井井有条 。
待一切都安排妥贴后,支客匠往往会来上一段顺口溜,对大家提一点要求:
在座的不是亲,便是戚,都是左邻右舍的乡里乡亲,希望这次酒席,个个出力、人人操心,各负其责、各尽其能,齐心协力、声叫声应,需要各位的支持 。俗话说,支客支客,离之不得,我一不懂规矩,二不懂礼节,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墨,我代主家招呼客,人是大老粗,笨嘴又笨舌 。贵府的亲朋,有的我还认不得,若有内行高师到,高抬贵手多指导 。
支客匠除安排好一切大小事务外,个别优秀的支客匠,还会运用各种语言,把一些好听的、恭维的、有节奏的、优美的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编成红白喜事时使用的礼仪词,一般都是四言八句和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好听,又好记 。
礼仪词根据场合、对象的不同,内容有别,长短不一,短者四句、八句,长者可达数十上百句 。礼仪词语言朴实恳切,情意浓厚深长,多是好听的奉承话,是见景生情,见啥说啥,十分押韵的四言八句 。既风趣、幽默、诙谐,又通俗生动,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把来的客人说得周身舒畅,满心欢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悦耳动听 。既营造了喜庆的气氛,又加深了主客之间的友谊 。
稿源:(达州晚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2cW2632020.html
标题:达州晚报|乡村支客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