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好了 , 让我们总结一下麒麟9000系列的初步印象吧:
本文图片
归根结底 , 麒麟9000确实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半导体行业游戏规则框架下 , 承受着前所未见的压力 , 逆风创造出的最优解;单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 , 海思麒麟团队完全没有让人失望 。
至于“麒麟9000并没有创造奇迹” , 不妨让我们换个解读角度:
在工业制造领域 , 基于机缘巧合、难以复现的小概率成功事件 , 从来都没有资格被称作“奇迹”;只有经过不断研发论证 , 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迭代完善理论 , 最终创造出超越时代的产物 , 这种“量变引发质变”的唯物主义逻辑 , 才是工程学“奇迹”的真正含义 。
所以说 , 之所以麒麟芯片能够从不入流的低端产品成长为影响全球手机市场格局的挑战者 , 海思麒麟工程师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奋斗 , 才是“创造奇迹”的关键;之所以刚刚进入巅峰的麒麟芯片不得不宣告急流勇退 , 核心原因就在于“量变引发质变”的技术主导权并没有完全被我们掌握 。
无论如何 , 谁也无法否认“末代麒麟”对华为造成的打击 , 但这场打击换来的教训与催生的希望 , 对于正在努力破局的华为来说 , 同样具备无可替代的价值 。
3
超越预期的亮点
不得不承认 , 如今手机行业的新品发布会 , “无趣”几乎已经成为了常态 。
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 , 作为设备核心的芯片很难成为产品差异化的卖点 , 因此只能通过外围功能创造噱头进行宣传 。 久而久之 , 相同的套路见过太多 , 观众的期待当然会消磨殆尽 。
正因如此 , 能够拿出绝无仅有的“核心”方案 , 并且围绕这个“核心”定制独一无二的功能卖点 , 这种手机厂商推出的产品才会赢得我们的关注 。
作为这个领域的代表选手之一 , 华为近年来的高端旗舰产品从未会辜负过我们的期望 , 这次登场的Mate 40系列 , 当然也不例外 。
首先是屏幕:
本文图片
无论是6.5寸的中杯Mate 40 , 还是6.76寸的大杯Mate 40 Pro以及Mate 40 Pro+ , 华为统一安排了90Hz的AMOLED屏幕 , 跟上了2020年的高刷屏潮流 。
“90Hz?120还有144Hz不香吗?华为干嘛不一次到位?”
原因很简单 , 还是功耗 。
手机屏幕的刷新率 , 往往和手机本身的续航成反比 , 再加上5G手机芯片本身的功耗就不低 , 单方面追求高刷屏最直接的后果 , 就是电池耗能速度直线上升 。 所以 , 90Hz的屏幕刷新率 , 是华为平衡了功耗与性能得出的最优解 , 和利用5nm先进制程控制功耗是相同的思路 。
其次 , 是电池和充电系统:
本文图片
Mate 40采用了4200毫安时电池 , 容量和上一代Mate 30持平;Mate 40 Pro与Mate 40 Pro+的电池容量都是4400毫安时 , 相比于上一代Mate 30 Pro似乎略有降低 , 不过无伤大雅 。
相比之下 , 66W的有线快充似乎更容易引发质疑:如今的国产手机快充已经稳步跨越了100W大关 , 华为怎么还是这么保守?
的确 , 谁也无法否认百瓦快充“15分钟手机满电复活”的魅力 , 但如果单方面追求充电功率 , 对于手机电池本身的寿命 , 以及充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
作为今年下半年刚刚开始商业化量产的新技术 , 手机百瓦快充确实还需要经历市场考验 , 在此之前 , 采取相对保守的参数方案也是合情合理——只要控制好充电曲线 , 一样可以获得不错的充电体验 。
稿源:(酷玩实验室)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2OS4932020.html
标题:mate40|Mate 40上手体验:华为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谁?(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