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驿站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入站快递 。受访者供图北京的冬天已悄然而至,虽偶有阳光,但仍体感冰凉 。
朝阳区望京西园四区门口的人行道上停放着一排排快递运输车,包括刘明(化名)在内的快递员正在收捡被风吹跑的快递,还没送达的快递,一部分被塞在运输车里,另一部分摆在地上,等待被收件人领回家 。
“今天有几个小件都被大风吹走了 。”快递员刘明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上午9点到小区,除去吃饭,回网点取新的快递,一天守在门口超过8小时 。
快递必须按照名址投递,这是《邮政法》的规定,但这一行规在现实中频被打破,更多的情况是快递员开着载货的小车在楼下打电话,或是“摆起了地摊” 。
收件人方面,张琼(化名)表示,家附近并没有快递柜或者驿站,日常工作时间较长,快递员通知取件的时间也是她的上班时间,出门后,下班回家前,“也因为收快递这事和快递员起过好多次争执,后来索性减少了快递购买频次” 。
快递最后一公里一直是让各方“头疼”的问题,部分快递员在件量的压力等因素下拒绝提供按名址投递的服务,另一边,收件人也常常遇到丢件、生鲜食物过期等情况 。
疫情之下,“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的行业痛点再度成为焦点 。专家认为,这次疫情暴露了快递末端发展缺乏协同,各方参与度不高,但经历疫情未来对驿站、智能快递柜等多样化的末端设施的重视程度会超出预期 。
上门和接收时间不匹配“送货上门”难
负责丰台区某小区派送的快递员坦然称,疫情之前他们不进小区送货,疫情期间小区封闭他们更是乐得不进小区 。他们表示,现在每单的收入少,快件量又大,并不愿意挨个将用户的快递送上楼 。
【新京报|快递末端“小哥”承压 社区收件成趋势 专家认为,疫情暴露快递末端发展缺乏协同,但未来对驿站、智能快递柜等设施的重视程度会超出预期】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多位快递员了解到,以北京丰台区某小区为例,顺丰、京东日常配送单量为100单至200单;中通目前配送单量最多时已达到300单 。收入方面,顺丰、京东快递员每单为1.5元、1.6元,同地区三通一达快递员,每单收入1.1元左右 。很多快递员抱怨收入低,随之就是服务质量的下降 。
10月18日,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第600亿件快件正式诞生,距离第500亿件仅过去38天 。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快递有望超过800亿件 。上半年,全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028.2亿元和87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22.4% 。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3823.8亿元,同比增长12.6% 。快递业务量规模达338.8亿件,同比增长22.1% 。增量可观,累计净增量达到61.2亿件,高于上年同期 。但不断增高的快递量背后是不断压缩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
尽管多家快递公司已表明,公司一直有要求快递员送货上门,但在部分地区实际情况和公司要求并不相符 。对此,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对采访人员表示,在快递配送环节,存在着快递员上门时间和消费者接收时间不匹配的情况,需使用智能快递柜、专业代收点等末端设施延续服务 。
用空间换时间驿站成重要末端补充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通达系”快递员日均派件量最多,为160-170件,平均约为168件/日;直营快递的快递员日均派件量略低 。进一步提升派件效率,需要创新派件模式,无接触派送是提效的最佳解决方案 。
无接触派送中,快递柜、驿站是最常见的形式,其本质是用空间换时间,用设备辅助人工,提升人均派件效率 。
杨新利是北京同泽园西里菜鸟驿站站长,日常店内有四名工作人员 。今年5月设立以来,为小区5000多户邻居提供快递免费保管、按需上门服务 。
面对即将来临的双11,杨新利挂出了招聘公告,“准备一下备战双11嘛” 。
稿源:(新京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2EQN12020.html
标题:新京报|快递末端“小哥”承压 社区收件成趋势 专家认为,疫情暴露快递末端发展缺乏协同,但未来对驿站、智能快递柜等设施的重视程度会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