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海量促销员
先解释一下“促销员”这个概念 。
一般而言 , 有三种类型:
1、厂家(品牌)直接雇佣 。 他/她是这个厂家的员工 , 享受该企业的一切福利待遇 。 理所当然 , 他/她只为这个品牌服务 。
2、代理商雇佣 。 属于当地渠道商(销售商)聘请的人员 。 如果代理商同时经营几个品牌 , 那么他/她是会轮值的 。 今天他站台的是A品牌 , 可能明天会站台B品牌 。
3、终端卖场雇佣 。 这个一般叫“店员” 。 品牌对于他而言 , 无所谓 , 店长(或者老板)让他卖啥就卖啥 。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促销员 , 其待遇差别也很大 。
第一种 , 惯例是“底薪工资+提成” 。 厂家直接考核、发放 。 第二种 , 往往会是“代理商发工资+厂家发提成” 。 第三种 , 简单粗暴:算坪效、算个人单月销量 , 店内考核、发放 。
至于现在大家看到的华为专门店、小米专卖店 , 由于是属于单一品牌 , 店内工作人员的考核 , 就是另外一种算法了 。
由于促销员的构成来源相对复杂(直聘+代理商+店员) , 而且还会间杂着“长促”(固定)、“临促”(临时聘请) , 厂家往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促销员编制 。 大概从2000年开始 , TCL就出现了大量的促销员 。 这个做法 , 一直沿用至今 。
vivo在国内有多少促销员?估计无法说得清楚 。 但数量庞大 , 则是必然 。
促销员是干嘛的?卖产品啊!法国也好 , 欧盟也罢 , 人工费用是很高的 , 而且加班工资更高 。 不知道vivo在法国聘请促销员的时候 , 是否会复制之前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的做法?
农村包围城市
在国内的营销界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鼻祖 , 大概应该是三株口服液 。 那是相对遥远的90年代了 。
刷墙 , 是最常见的工作 。 总有人诟病刷墙的行为太low , 与品牌的高大上形象不相符合 。 其实 , 这真的是一种误解 。
LV、Gucci、上海名媛们当然不会去刷墙 。 但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电子消费品 , 则完全不同 。
“段掌门”的徒弟们都很清楚:品牌是需要普及和加深记忆的 , 尤其是在广袤的土地上 。 在国内 , 几乎没有一个品牌不被刷墙 。 虽然有些时候 , 未必是厂家本身的意愿 。 也可能是当地代理商的行为 。 但不会有人觉得这种做法“很low” 。
销量才是硬道理!没有销量 , 谈什么逼格呢?我只好奇一点:在未来的波尔图地区 , 法国红酒庄园 , 能看到vivo的刷墙广告吗?
本文图片
本分+坚持
企业的价值观 , 也算是营销的一部分 。 起码 , 是可以拿出来“说故事”的 。 在众多的厂家中 , vivo是第一个把“本分”放在其企业文化前面的 。
怎么理解本分这个词 , 见仁见智 。
但从一些细节上 , 能窥探到一小部分vivo的思想内核 , 比如开发布会 。
国内的手机行业开发布会 , 大概是从2011年兴起 。 引领这个风气的 , 当然是小米了 。 始祖 , 就是苹果公司乔帮主 。 不过 , 这个“C2C”(copyto China)的产物 , 却在国内变形了 。
运动鞋+牛仔裤+高领毛衣(圆领T恤) , 这是标配 。 通过PPT展示自己的辛苦血泪史+产品的性能 , 是套路 。 最后 , 再来一个“惊爆价” , 撼动全场 , 让全世界都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良心企业”+“良心产品” 。 这也无可厚非 , 竞争嘛 , 当然是说自己有多好了 。
但恶劣的是:公开BOM表价格、怒怼友商 。 这就偏离发布会的初衷了 。 甚至有些时候 , 在发布会的现场(还没有结束呢) , 借助社交媒体 , 厂家的高管 , 就开始互相PK 了 。
稿源:(白石洲老虎)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1OF2022020.html
标题:六脉神剑|刷墙广告、包门头店、明星代言 vivo进军法国市场会用哪一招?(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