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 也有成功的先例 。 比如说中国高铁 , 从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引进高铁技术 , 之后再创新 , 开发出多种型号 。 从俄罗斯、乌克兰引进苏27战斗机 , 发展出国产J11、J15、J16 。 为什么这些行业技术引进可以成功 , CPU就不行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前者是国家指明的重点攻关项目 , 涉及国家安全 , 由国企牵头 , 研究人员本身带有使命感 , 困难再大也要解决 。 而芯片处理器 , 是充分市场化的产物 , 技术复杂 , 下一代产品往往是基于上一代产品的改进 , 新一代产品会弥补上一代的短板 。 国内设计团队没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经验积累 , 能力相对有限 。 即便获得了高通、IBM设计的芯片源代码 , 也会遭遇小学生学高数的困境 , 有课本 , 看不懂 , 更不要谈怎么改进CPU , 而且 , 没有谁会将这样的任务带着使命感去完成 。
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 ,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 一部分专家对国外技术深信不疑 , 对自主研发却始终抱着怀疑态度 。 过去几年 , 大量的国家资源被投入到合资项目中 , 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被逼到墙角 , 政府扶持资金少得可伶 。
去年12月 , 龙芯中科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产品发布会 , 发布了3A4000处理器 , 与之前的3A3000处理器相比 , 都采用了28nm工艺 , 但前者的性能翻倍 。 能做到这点 , 完全是靠前期的芯片设计能力 。 其实 , 依靠台积电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 , 也可以做到性能提升 , 但这要花很多钱 。 2010年后 , 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引进x86、ARM架构处理器 , 从国外买技术的公司可以得到补贴 。 像龙芯中科这样坚持自主研发的企业 , 只能自负盈亏 , 没有多余的钱 , 去台积电买最先进的代工服务 。
以前外国人听说中国要搞CPU , 都不当回事 , 觉得中国又在帮国外培养人才 。 但这几年 , 国产CPU性能上来了 , 开始替代进口了 , 外国巨头开始上门求合作 。 套路是 , 我的产品给你 , 大家成立合资公司 , 你就不要自主研发了 。 这样的合作是有诱惑的 , 毕竟自主研发既耗钱又耗时间 , 谁都想躺着赚钱 。
前些年 , 搞自主研发压力很大 , 不仅是技术上压力 , 还有舆论上压力 。 别人会质疑“你自己干行不行啊?”、“什么都自己干 , 这和改革开放是不一致的 , 和国外合作多好啊 , 现在要开放创新”、“中央都要求开放创新 , 你为什么一定什么都要自己做 , 非要搞自主研发” 。 按照西方国家宣传的市场理论 , 在供应链上 ,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分工 , 中国负责生产鞋子、袜子、衣服、组装电脑 , 发达国家负责研发技术、卖专利 , 当初 , 国内也有很多人是相信这套分工体系的 。
如今 , 美国的技术封锁 , 让所有人意识到 , 掌握关键技术的重要性 。 但在国内“自研芯片”浪潮之下 , 一批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的三无空壳公司 , 利用政府、社会的热情 , 想空手套出银行的资金 , 再通过复杂的交易 , 转入自己的腰包 。 最后不管项目结果如何 , 空壳公司什么都没损失 , 还拥有大部分股权 , 留下政府处理烂尾工程 , 如果处理不好 , 这些企业还利用国内舆论给政府施压 。
以武汉弘芯项目为例 , 地方政府想要拉动半导体产业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 但技术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短期巨额的国有资本投资 , 不可能瞬间砸出一个产业 。 国产芯片还需脚踏实地 , 充分认识现实情况 , 积累经验 , 培养人才 , 搞好基础研究 。 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 , 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 , 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 , 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 。
稿源:(观察者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ZO1093H020.html
标题:观察者网|科工力量:国产芯片为什么难?有人想空手套白狼(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