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_原题是:骚扰电话屡禁不止?只罚“呼叫中心”可能还不够)
人民网9月2日消息 , “你需要贷款吗?”“你最近在做股票吗?”“你想提高外语能力吗” , 当你接到这样的骚扰电话时 , 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挂断电话 。
近年来 , 类似的“骚扰电话”扰民现象饱受诟病 , 许多手机用户几乎隔三岔五就能接到各种“骚扰电话” , 包括推销买房、推荐理财、推荐保险、推荐贷款等等 , 令人不胜厌烦 。 可以说 , “骚扰电话”扰民现象已让许多手机用户不堪其扰 , 叫苦不迭 。
8月31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网上公布了《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 对骚扰电话、骚扰短信祭出一记“重拳”: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 , 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 , 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 。 用户未明确同意的 , 视为拒绝 。
这一“用户不明确同意即禁止”的条款 , 被不少人称作是打击骚扰电话、骚扰短信的最严规定 。 不过 , 也有电信专家指出 , 类似的规定此前也出台过一些 , 但是在落地的过程中遇到了管理对象过于单一、商家绕过限制措施、处罚案例不多等问题 。 要想根治商家企业对用户的骚扰 , 还得要全链条治理 , 尤其是要重点惩治骚扰行动的服务提供方和受益方 。
重拳:未明确同意的视为拒绝
采访人员看到 , 这份征求意见稿提出 , 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 , 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 , 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 。 用户未明确同意的 , 视为拒绝 。
【电信|骚扰电话屡禁不止?只罚“呼叫中心”可能还不够】用户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的 , 应当停止 。 短信息服务提供者发送端口类商业性短信的 , 应当确保有关用户已同意或请求接收 , 并保留用户同意凭证至少五个月 。 短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擅自改变电信网码号用途 , 不得将用于发送业务管理和服务类短信息的端口用于发送商业性短信息 , 无正当理由不得对用户接收业务管理或者服务类短信息进行限制 。
此次征求意见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 , 在措辞和要求上比现行有效的法规严格不少 。 以2015年6月30日起施行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例 , 其中对于用户同意的规定是: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 , 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 。 用户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商业性短信息的 , 应当停止向其发送 。
在处罚措施上 , 征求意见稿规定 , 违反上述条款的短信息服务提供者、语音呼叫服务提供者将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 , 予以警告 , 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 向社会公告;情节恶劣的 , 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并回收相应码号资源 。 人民网采访人员注意到 , “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并回收相应码号资源”在此前法规中并未提及 , 扩大了违法者可能面对的处罚后果 。
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 他表示:“虽然在定义用户同意上 , 新的征求意见稿比之前的规定要更加严格 , 不过 , 在现实操作中 , 如何去判定用户是否同意 , 标准仍然需要具体界定 。 而在以往的一些规定生效后 , 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 , 由于没有得到相应处罚 , 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法规的威慑力 。 ”
付亮建议 , 新规生效后 , 如果能够针对一些典型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 作出大额罚款 , 对于规范服务提供平台和商家行为将会起到更大作用 。
乱象:“95”号段成骚扰电话重灾区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骚扰电话市场状况与用户感知调查报告》显示 , 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了500亿次 , 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 , 而2019年有37.2%的网民平均2到4天会接到1个骚扰电话 , 8.5%的网民甚至每天都会接到5个以上的骚扰电话 。
稿源:(人民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Z2Yb042020.html
标题:电信|骚扰电话屡禁不止?只罚“呼叫中心”可能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