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地方志信息还显示 , 从山东到河北、京津地区再到辽宁的环渤海数省市 , 以华北平原为核心 , 山东、辽宁为两翼 , 早在康熙、乾隆时期就已经形成一个辣椒的密集分布区 , 记载时间早 , 分布密度大 , 也有其他材料证明这一带民风喜食辣椒 , 时间要远在湖南、贵州、四川、重庆诸省区嗜辣民风形成之前 。
辣椒在南方的传播
南方的辣椒从浙江发轫 , 最早的记载见于康熙十年(1671)浙东绍兴《山阴县志》:“辣茄:红色 , 状如菱 , 可以代椒 。 ”这一名称及相应的形状描述与《群芳谱》所说“番椒”明显不同 , 表明这里的辣椒与山东的秦椒、番椒联系无多 , 应是相对独立的源头 , 有着不同的海外来源 。 乾隆早期 , 清人六十七的《台湾采风图考》记载台湾辣椒来自荷兰与咬巴(印尼马加达) 。 整个华东地区的方志记载出现较早却相对稀少、分散 , 有着大致统一的区域特征 。
中南、西南地区的辣椒记载稍晚于浙江 , 是继华东之后又一相对独立的传播区 , 以湖南、贵州、四川、重庆为中心 , 兼收南北来源 , 深得社会助力 , 辣椒得以大肆传播 , 构成了我国辣椒传播史的盛大景观 。
广东方志的辣椒记载始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阳春县志》 , 时间晚于浙江 。 此后乾隆间梅州丰顺、江门恩平、惠州惠阳、道光间江门开平等沿海地区相继记载辣椒 , 而同时内陆粤中、粤北未见记载 , 因此广东辣椒应来自海上 。
湖南在内地 , 而方志记载辣椒之早之密令人称奇 。 康熙二十三年(1684)今湘西邵阳市所辖《宝庆府志》《邵阳县志》府县两级志同时在“蔬之属”中记载辣椒 , 称作“海椒” 。 乾隆以来在湘西一线 , 先后有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泸溪、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花垣、怀化溆浦、怀化市北部清辰州府 , 嘉庆间怀化市通道、张家界慈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张家界市 , 道光间怀化辰溪、邵阳新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等地相继记载辣椒 。 这里都是湘西山区和沅水、资水上游河谷丘陵山区 , 所说名称主要是海椒 。 这里的辣椒应就近来自广东沿海 。 以湘西南部为中心 , 辣椒首先在南部向贵州、广西、云南火辣盛传 。 湖北、重庆、四川三省区居于我国中部核心地区 , 远离沿海源头 , 同时又都地跨长江南北 , 在辣椒自东向西传播过程中 , 有着南北两路在此交集传播的迹象 。 由于整体上受湖南、贵州等地影响更大些 , 最终形成的嗜辣风气也与湖南、贵州等核心区完全连成一片 , 因而与之合为统一的大区 。
重庆的辣椒记载最早见于乾隆二年(1737)重庆《璧山县志》 , 称“秦椒” 。 四川最早见于乾隆十四年(1749)《大邑县志》 , 称“秦椒 , 又名海椒” 。 从名称上说 , 两志记载的“秦椒”与“海椒” , 在整个四川盆地有一定的代表性、象征性 。 乾隆前期 , 今眉山市彭山、丹棱、青神、宜宾市珙县相继记载秦椒 。 嘉庆间 , 今成都市金堂、德阳市广汉、眉山市洪雅、成都 , 道光间资阳市安岳、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州、成都市新都、重庆市城口等县志则相继记载海椒 。 从时间上说 , 秦椒记载偏早 , 海椒记载稍后 。 从地域上说 , 秦椒记载主要集中在今成都、眉山市一线 , 海椒则相对分散一些 。 这些情况表明 , 四川盆地的辣椒应首先接纳以秦椒为标志的北方传播系统 。 随着康熙中叶以来持续“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 , 南方系统湖南、贵州的影响也不断显现扩散 。 正是四川盆地由秦椒而海椒的逐步展开 , 表明我国明末清初以来辣椒南北两路不同的西进传播在内陆腹地有了一个终极汇集 , 丰富了川菜的辛辣资源 , 促进了川菜嗜辣风习的形成 , 同时也标志着辣椒由东向西传播主体过程的大致完成 。
上述由山东开始的北方、由浙江开始的华东以及由广东湖南开始的中南西南三大传播区不仅是三条各自相对独立的传播途径和分布区域 , 而且与当今蓝勇先生所说我国饮食辛辣口味三大分区大致对应 。 这种古今分布的基本对应充分表明辣椒进入我国最初200多年的传播发展至关重要 , 奠定了晚清以来我国辣椒分布及其食用风习的区域格局 。
稿源:(澎湃新闻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Q4U4Q12020.html
标题:辣椒|湖南的辣椒来自广东沿海 最初多称“海椒”(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