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悬疑推理内容特别适合有声化呈现 , 在听觉上营造悬疑氛围 , 甚至比视觉更能引发想象空间 。
作者 | 语境
编辑 | 杨晶
“冯老师一开口 , 让我又想起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有听众在听喜马拉雅有声剧《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以下简称《天才》)之后给出了这样一条评论 。
提到“疯子” , 很多人直接会联想到冯远征饰演的“童年阴影”安嘉和 。 《天才》的监制李莹告诉刺猬公社(ID: ciweigongshe) , 在有了改编有声剧的想法后 , 她曾询问几位朋友 , “你心目当中最理想的演播者会是谁” , 有五、六位的朋友的答案都是:冯远征老师 。
不过 , 冯远征在接到配音邀请后 , 认真而慎重地思考了三天 , 最后在“疯子”和作者之间选择了作者 。 他在发刊词中解释原因:“我不希望点开这部有声剧的你 , 因为我曾经扮演的角色而把这部作品中的‘疯子’默认是偏执的、可怕的真的疯子 。 ”
本文插图
图源:新浪微博@冯远征
《天才》中的“疯子” , 代表的是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群 。 原书以访谈录的形式 , 记载了独特视角下人们的所思所想 。 这是一本现象级心理奇书 , 一经出版便迅速占据各大图书排行畅销榜榜首 , 也在豆瓣获得了8.1的高分 。 不过 , 畅销的背后也“收获”了两极化争议 。
由于书中故事最早出现在天涯论坛的鬼话区 , 有部分读者对内容的真实性存疑 。 他们认为全书打着采访手记的旗号 , 利用精神病患的噱头 , 更像是一本小说或鬼故事合集 。
对于这个争议 , 李莹想到了她在柴静《看见》一书中的一句话——“真相是无底洞的底” 。 “什么才是真实?我们在IP改编时 , 对有声剧的定位是怪奇心理故事 。 比起真实 , 我觉得‘疯子’这个猎奇标签背后关于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 更能打动听众 。 这也是我认为本书最具颠覆性意义的地方 。 ”
在制作团队看来 , 《天才》是一个题材独特甚至是独一无二的IP , 如果能将原书的对话体在内容上进行挖掘 , 深化改编 , 一定是一个有亮点的作品 。
团队在剧本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 从今年春节开始洽谈IP到有声剧上线历时7个月左右 , 光剧本改编就耗费了近5个月时间 。
“音频市场中大部分有声剧都是遵循原书内容的 , 这可能是第一次在有声市场里把纯对话的内容 , 进行了影视、戏剧化的改编 , 它的改编尺度和难度都相对较大 。 ”李莹说 。
《天才》有声剧打破了原书对话语序下的时间或空间结构 , 在单集故事中 , 运用了旁白转化、插入闪回、模拟录音等处理形式 , 使内容的层次更加丰富多元 。
在《影子先生 | 噩梦连续剧 , 是谁在追杀我?》一集中 , 故事的开头是一段旁白 , 通过作者高铭的视角 , 描述他对女患者的印象和困扰她的一个持续的噩梦 。
“我的这种感受来源于几个月前的一条语音 , 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 , 窗外雷声隆隆 , 闪电刺眼 。 ”
这句旁白后 , 紧接着有一段女患者的语音闪回 。 一开始 , 她从噩梦惊醒大口喘气 , 用颤抖慌乱的声音说“我......我又梦到他了” , 随着对梦境回忆 , 她说话的节奏越来越快 , 逐渐染上哭腔 , 最后一声歇斯底里的惊叫“啊” , 语音戛然而止 。
倪妮是故事中女“疯子”的配音 , 许多听众都从她声音中捕捉到了人物情绪变化的细枝末节 , 对此给出了颇高的评价 , “惊艳”“故事感好强”“播得比演得好”......
《天才》之所以邀请冯远征、倪妮和郭晓冬三位演员来颠覆性出演 , 李莹认为选角的关键在于“适合” , 演播者要与演绎的IP内容或人物契合度高 。
稿源:(精彩趣投稿)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P3R41932020.html
标题:|冯远征、倪妮等加盟配音,悬疑风从网剧刮向有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