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何科学家们会反对一个“戴口罩”的研究?他们在反对什么?( 二 )


6. 没有衡量或者提出统计不确定性的措施 , 背离了科学规范 , 特别是考虑到分析仅基于三个地区 。 上述任一问题都将引起严肃关注 , 这里都出现了 , 令人震惊 。
论文是如何发表的?
那么 , 这样一篇看起来漏洞百出的论文是如何通过审核的呢?在声明末尾 , 流行病学家们认为 PNAS 杂志是时候重新考虑 “投稿”(Contributed Submission)这种方式 , “因为这一机制实际上绕过编辑的决定 , 破坏了同行评议” [4] 。
所谓 “投稿” , 指的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成员每年最多可以有自己的两篇论文发表在 PNAS , 这部分论文约占 PNAS 发表论文的25% 。 重要的是 , 该方式允许论文提交者自行选择论文的审稿人 , 与论文一起提交给 PNAS 。 此前 , 由于这种方式也为其给 NAS 成员提供了一定的发布特权而受到争议 , 在一般的论文审议中 , 通常是由期刊来选择审稿人 。
在 PNAS 发表该研究的网页可以看到 , 这篇研究的审稿人 Manish Shrivastava 和 Tong Zhu 并没有流行病学的研究背景 , 而是来自大气科学领域 。
在回复 BuzzFeed 的邮件中 , 对于推特上的批评 , 张人一表示 , “本文是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 , 可以用合法、科学的方式对内容进行探讨 , 但是 , 我们不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科学辩论 。 ” [5]
一篇发表在预印本 bioRXiv 上的论文曾对 PNAS 上 “直接提交”(Direct Submission)和 “投稿” 两种投递方式的论文表现进行比较 , 据 PNAS 官网介绍 , 直接提交为匿名审核 , 而投稿则为开放式同行评议(可以指定评审员) 。 该研究发现与直接提交相比 , 投稿的论文一直表现不佳 , 引用率减少了9% 。 不过随着编辑政策的收紧 , 两者的差距不断缩小 , 从2005年的相差13.6%到2014年的2.2% [6] 。
在跟踪新冠病毒研究的网站 LitCovid 上 , 截至7月8日 , 已有29620篇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冠论文(数据来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关生物医学主题的科学论文储存库 PubMed)发表 。 高峰时期 , 仅5月11日到5月17日一周就有超过2536篇论文出版 。 [14] 这还不包括未经过同行评议、发表在 arXiv 和 bioRxiv 等国际预印本上的大量研究 。
新冠病毒大流行背景下 , 科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指导人们的生活 。 而如何认识并解读海量的科学研究是摆在科学家、媒体和普通公众面前的一道难题 。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执行主编西奥·布鲁姆(Theo Bloom)对美国媒体 NPR 表示 , 在评估新研究时 , 过分依赖大佬或者著名期刊、机构等存在风险 , 而伟大的期刊、伟大的机构和诺贝尔奖得主都发生过撤稿和造假的情况 ,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摆脱名气大就是好的这种固有印象 [7] 。
在希瑟斯他们要求 PNAS 撤稿之前 , 两个著名的医学杂志也经历了撤稿风波 。
5月底 , 《柳叶刀》(见“跌宕起伏的氯喹临床试验:从心脏毒性到论文撤稿”)的一项研究显示 , 使用羟氯喹药物对于新冠患者死亡率更高 , 还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 很快 , 科学家们发现该研究采纳的数据存在明显错误 。 论文称截至4月21日 , 有73例澳大利亚患者死亡的数据 , 而据公开数据和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证实 , 研究数据跟当地新冠入院患者数和死亡数并不一致 [8] 。 5月28日 , 上百位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 , 质疑该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6月4日 , 《柳叶刀》发布撤稿通知 , 表示该研究的数据提供方 Surgisphere 公司拒绝了第三方审查 。
同日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对一篇基于 Surgisphere 数据的论文发布了撤稿声明 , 该研究报道了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等降压药是否会增加 COVID-19 患者的死亡风险 [9] 。
不加追究 , “糟糕的方法会像肿瘤一样扩散”
“证据不足的研究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 , 就是对科学家类似行为的鼓励 。 如果不对这样的研究加以追究 , 糟糕的方法会像肿瘤一样扩散 。 ” 希瑟斯表示 , 这将对公众认知产生更加糟糕的影响 , 也损害了科学家的信誉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