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考虑到还有一些节目没有被记录在内,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间,大张伟其实平均每年都要参与近10档综艺节目的录制,而疫情只是让他更加忙碌了 。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出现在了李诞、何炅、撒贝宁等近年炙手可热的综艺咖身上,熟脸在综艺节目里来回串场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
为什么综艺上的面孔会越来越趋同化了?这或许与综艺嘉宾的选角思路与产业成熟度有关 。
首先,对于综艺嘉宾的拟定,行业内部基本已经形成了标准的“固定配置” 。有多名从业者告诉毒眸,综艺常驻嘉宾一般都在节目主题和调性的基础上,按照“大咖+流量+笑星”的配置来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男女比例、流量因素等考虑,进行人员调整 。
“咖位大的明星,品牌方那边会比较认可,因为品牌方会更倾向于以一个咖位大的来奠定整体节目的基调或者品牌的基调;请流量明星的话是为了节目的点击率和收视率;笑星是为了节目本身的效果 。”前卫视综艺导演小格告诉毒眸 。“飞行嘉宾一般只录一两期,在符合本期的选题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看他近期有没有在热度上的作品,或者说有没有被广大网友热议的事件 。”
基于这样的逻辑,综艺嘉宾重复率高便很好理解了:对于大咖和笑星来说,一旦在一档节目里有出色的发挥,就很容易得到品牌与观众的认可,进而被更多品牌、节目选择,例如《吐槽大会》后李诞在综艺里的出镜率便开始大幅提升;而一段时间里,较红的流量和话题明星数量都是相对有限的,所以也会成为各家争抢的对象,例如今年夏天的话题演员秦昊 。
文章图片
除了节目主题和艺人的流量以外,小格还告诉毒眸,平台和经纪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并且综艺导演对于艺人嘉宾的选用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向性 。所以一些电视台、综艺团队,固定启用相似的嘉宾阵容,也在情理之中 。
此外,在综艺的选角流程方面,有从业者告诉毒眸,综艺在筹备初期就要考虑常驻嘉宾的人选问题,由整个导演组开会提出合适的备选人员,再让艺人统筹去分别接触,收集嘉宾反馈的意向后再推进 。所以节目组在选角阶段并不知道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市场热点变化,找熟脸、稳定性高、被反复验证过的明星,自然是一个相对保险的选择 。
因此李诞、大张伟频繁亮相并不奇怪,需要被关注的是,内娱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李诞大张伟”呢?
在有的从业者看来,内地娱乐圈长期的观念中,综艺似乎只是演员、爱豆、歌手们的“通告工作”,并没有相应的职业体系,以至于“综艺咖”一词,也大多带着“不务正业”的批评意味,从而进一步导致尝试走上“综艺咖”一途的艺人并不算多 。
在韩国每年的年末颁奖典礼上,都有专门为GAGMAN们设置的演艺大赏;日本搞笑艺人的地位也比较高,甚至有专门的学校NSC(吉本総合芸能学院)来培养搞笑艺人 。
相比之下,国内的综艺GAGMAN并没有形成足够的体系和大众认知 。何炅曾在节目中提到:“当你要做一个节目的时候,其实你能想到的人也不多,这就让我们的很多节目变成要根据能请到的大咖,再来决定这个节目是什么样子 。”
文章图片
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敢于自我调侃扮丑、输出笑点、熟悉综艺套路的中国港台艺人,极大程度上填补了内地市场 “综艺咖”的空白 。从最初的早年间的欧弟,到近年来罗志祥、蔡康永,纷纷在内地综艺里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些节目的重要标志 。
不过这种局面也并没能延续太久 。近年来,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的娱乐产业,都开始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而有所萎缩 。例如毒眸在里提到,近年来香港地区造星能力已经大大下滑;而则提过,在内地综艺成本向上亿元靠拢的时候,即使是《康熙来了》单集制作费用也只有10万人民币,这就使得台湾综艺节目上限较低,造星能力亦大不如以前 。
稿源:(澎湃新闻)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49245412020.html
标题:澎湃新闻|又是“李诞大张伟” 综艺正在遭遇“用工荒”?(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