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嘉禾
在证券投资的工作中 ,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 , 都集中在取得收益方面 。如果说取得收益的投资工作 , 是证券投资工作中的“矛” , 那么同样不可以被投资者所忽视的 , 则是证券投资工作中的“盾” 。尽管“盾”的工作 , 无益于投资者取得更高的收益、赚取更多的钱 , 但是它对守卫投资成果 , 则是大有裨益的 。
这里 , 就让我们来看看证券投资中最主要的两个“盾”:法律合规的安全性 , 技术、交易的安全性 。
合规是根本
一方面 , 在证券投资工作中 , 尽管许多投资者所想的 , 都是如何赚钱 , 但是一旦这种赚钱和法律法规发生潜在冲突 , 甚至一些收益的来源直接是非法的 , 那么这种灰色、甚至是黑色的行为 , 给投资工作带来的潜在风险 , 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
比如说 , 我见过不少投资者 , 对打探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非常有兴趣 , 动不动就会聊“某个公司有个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做 , 提前买进去肯定赚钱” , 等等如此的话题 。这种依靠消息“赚快钱”的方法 , 姑且不论其是否真能给投资者赚到钱(往往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就算真能赚到钱 , 也经常会触犯内幕信息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 最后让投资收益得而复失 , 甚至受到严重的处罚 。
尽管许多投资者都对防范内幕信息交易的工作嗤之以鼻 , 认为“出我之口入你之耳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但是一些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投资者 , 却会将这面“投资之盾”铸造得无比牢固 。
我曾经认识一位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 , 他的投资业绩十分优秀 , 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当他决定买卖某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后 , 甚至会刻意回避这家上市公司的人员或者相关券商研究人员 , 以免不小心听到某些内幕信息 。
再以一种交易行为为例 , 有些投资者喜欢在尾盘、也就是一天快要收市的时候 , 突击买入一些技术图形良好的股票 , 然后第二天早上一旦发现开盘以后股票涨势良好 , 就顺手卖出 。
这种交易行为看似人畜无害 ,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 , 尤其是第一天尾盘买入的规模较大 , 从而对股票价格走势、尤其是收盘价这个关键数据 , 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时 , 投资者第二天卖出行为 , 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借助资金优势操纵股票价格” 。在一些实际判例中 , 往往会涉及到这类短线交易情况 。因此 , 这种“投资者自认为合规 , 但是在实际上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 是投资者需要努力防范的 。
守护账户安全
法律合规方面的工作 , 只是“投资之盾”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之盾” , 则来自于交易的安全性 , 尤其是证券交易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性 。
证券投资的执行 , 是一定要通过证券交易来进行的 。因此 , 无论我们如何强调交易的安全性 , 可以说都不为过 。我曾经听朋友说起他知道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 说是他有一位做私募基金的朋友 , 和手下交易员的关系不太好 。结果有一次 , 交易员又和他吵了一架 。在盛怒之下 , 交易员把账户里所有的持仓都卖掉 , 买了一个连续跌停的公司 。结果 , 交易员因为犯罪领刑 , 而这个私募基金也一蹶不振 。
以上的案例 , 在证券交易的安全防范中并不多见 。毕竟 , 情绪失控导致的自毁行为不算一个太经常发生的事情 。但是 ,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说 , 打造证券投资工作中的“盾” , 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
和上世纪通过现场交易、手填申报单不同 , 在现代证券投资工作中 , 绝大多数的证券交易 , 都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的 。而信息技术的交易实现手段 , 不可避免会产生漏洞 。在2020年4月 , 内地资本市场就出现过著名的“同花顺账户被盗买入济民制药事件” 。
稿源:(证券时报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29210L2020.html
标题:证券时报网|容易被人忽视的“证券投资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