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2-3月份还是历史最惨的降价周期 , 7-8月份已经是历史罕见的涨价周期!”近期 , 液晶面板8月涨价一成 , 9月或将再涨价一成的消息 , 成为显示行业最大的新闻 。
无独有偶 , 在液晶面板涨价下 , 包括偏光片、滤光膜等行业也“涨”声此起彼伏 。 终端彩电更是开始1-2成的价格上调 , 甚至有产品一次性调价超过千元 。 这一罕见的历史性显示产业价格波动 , 显然超乎了所有的预计 。
涨价背后的“时间线”误判
搞懂这一轮涨价周期的原因 , 必须先认识一下此前的液晶面板降价周期!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 , 京东方、华星光电开始建设本土自主品牌首批大尺寸液晶面板线 。 这个过程大致用了5年 。 虽然市场成绩不甚理想 , 但是却彻底改变了我国大陆显示产业不掌握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技术的现实 。
本文图片
2015年之后 , 技术突破必然带来产量突破 。 华星光电和京东方进入“产能扩张高潮” 。 在国家开发银行低息贷款和地方政府财税优惠的支持下 , 2015-2018年 , 本土大尺寸面板实现全面开花 。 特别是 , 10.5/11代线的建设 , 让玻璃基板加工的技术能力跃居全球首位 。 同时 , 8.5/8.6/10.5/11代线的大量新建 , 也带来了行业“巨大”的新增产能 。
而全球市场 , 2016年之后 , 除了台湾一套8.6代线、韩国LG的8.5代OLED改造线 , 却并没有新的大尺寸显示面板产能增长——即 , 过去10年彩电面板的成长史就是“大陆地区企业”的独家发展史 。
这种海内外投资者的选择差异 , 背后一定有原因:其原因有二 , 一方面韩国企业笃信OLED技术逐渐成熟 , 将重心转移——但是 , OLED技术成熟速度慢于预期 , 尤其是彩电用大尺寸产品 , 目前也仅仅LG一家有限量产 。 另一方面 , 全球彩电为代表的大尺寸显示面板需求市场“增长乏力” , 扣除商显产品线外 , 最近三年还出现了一定的需求下滑——因为消费者视听消费向智能投影、移动手机端、VR等新设备迁移了 。 这导致 , 能够消化液晶面板新增产能的方式主要是“更大的尺寸” 。
但是 , 推动更大尺寸产品的普及 , 必然依赖于大尺寸产品价格下调:夏普全球第一款60英寸电视售价18万 , 现在65英寸液晶便宜的只要3000元 。
所以 , 正向看 , 是本土面板企业大规模新产品线建设造成了2017开始到今年初的漫长的“相对过剩下的液晶面板降价周期”;反向看则是“大尺寸液晶电视的普及和推广过程 , 必然依赖于产品价格的下调” 。 且这两个逻辑 , 都具有“历史必然性” , 是此前降价周期原因的“手心手背” 。
这个逻辑如此清晰 , 也就导致了面板企业必须对此‘有所应对’!”2019年价格大战的背景下 , 华星光电第二条11代线、惠科新线还在加紧建设 , 甚至规划更多的大尺寸线 , 这必然让全球面板企业中处于成本高位的地区工厂“去产能”!
2017年之前是日本地区的液晶面板去产能 。 典型的是松下的8代线关闭了 , 夏普10代线卖给了台湾资本 。 2019年占据全球液晶面板供应量近四分之一的三星和LG提出全面退出计划 , 并在今年开始关停工厂 。 仅仅三星韩国两大基地的产量就占据全球彩电市场需求量的近一成 。 如此快速的去产能“必有原因” 。
答案很简单 , 2020年疫情导致全球彩电需求下滑的预期:行业人士最初的分析认为 , 市场萎缩会达到10个百分点 。 外加2017-2019年连续降价 , 我国大陆地区的面板产能还在扩张 , 三星、LG加速关闭工厂 , 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 , 二者的选择也不仅仅是不要面板了这么简单:三星/LG等更准备用空出来的厂房和必要设备制造下一代的OLED面板 。
综上所述 , 在今年第一季度 , 液晶面板行业有这么几件大事情:1.过去三年的行业相对过剩还在继续、2.市场认为新冠导致的需求萎缩必然出现 , 尤其是欧美疫情爆发后更强化了这一点、3.三星和LG在以上背景下加速去产能做减法;4. 一季度全球TV供应端与需求端两侧承压 , 出货4512万台 , 同比下降8.7% 。 ……
稿源:(投影时代)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2920a32020.html
标题:液晶面板|诡异的液晶价格,不安的显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