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图片
送餐途中的外卖小哥(图源:人物)
一
一篇文章能成为爆款 , 必定是让很多人产生了情感共鸣 , 比如《外卖骑手 , 困在系统里》 。
该文大致说了三点:
第一 , 外卖骑手很累 , 很辛苦 , 经常发生交通意外 , 缺乏安全保障 。
第二 , 之所以很累很辛苦 , 是因为送餐时间紧张 , 半小时就得完成一单 , 还无法申诉 。
第三 , 之所以压缩送餐时间 , 是算法使然、系统作祟 , 骑手遭遇压榨 。
不过 , 文章还是忽略了一点:除了算法在催逼外卖小哥“奔命式送餐” , 外卖行业的天然属性也在一旁“雪上加霜” , 那就是大家点单的时间比较集中——饭点儿 。
比如中午 , 就那么1小时午休时间 , 外卖需求当然会在短时内激增 , 而过了饭点儿 , 需求又一落千丈 , 每天的波峰波谷十分明显 。 有人统计 , 外卖小哥每天实打实的赶单时间也就4小时 。
这就好比春运 , 短短40天 , 需要运送的旅客有好几亿 , 铁路公司虽想方设法加以缓解 , 但供不应求的铁律横在那儿 , “一票难求”的戏码年年上演 。 外卖行业也是一样 , 骑手只是中介 , 能有效平衡供需关系 , 但决定不了供需关系 。
为了满足瞬时爆棚的外卖需求 , 系统不断升级算法 , 优化送餐流程 , 识别最佳路线 , 提高送餐效率 。 这在商业逻辑上 , 完全说得通 。 但产生的代价 , 诸如事故、劳损 , 都要由外卖小哥个人承担 , 这一点确实不合理 , 需要各方协调解决 。
本文图片
一位外卖小哥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图源:网络)
二
上述这篇文章能引发热议 , 能具有“出圈”的品相 , 并不仅仅在于提醒社会关注外卖小哥的境遇 , 还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技术与工作、技术与生活关系的反思 。
相信不少读者看完文章后会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自己也困在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系统里 。
有多少劳动者不是“为稻粱谋” , 整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外卖小哥的单子 , 不就是每个上班族背负的责任与压力?技术的迭代在予人方便的同时 , 也让工作更深地介入到生活中 , 更加熬人 。
比如 , 基层干部要在扶贫系统填报信息 , 随时留痕;企业员工要时刻紧盯微信群、生怕漏看上司交办的任务;疫情期间 , 家长天天要帮孩子上报体温、陪孩子上网课……可以说 , 每天只要一睁眼 , 就上线了 。 有网友调侃:想下线 , 恐怕只有三种可能:睡了 , 挂了 , 退了 。
这一切的背后 , 其实是一个升级版《摩登时代》 。 流水线上的卓别林 , 电瓶车上的外卖员 , 写字楼里的程序猿 , 本质上都处在同一个系统内——最大限度追求效率的系统 。
以前工作效率低 , 一星期只能办一件事;如今效率高了 , 一天能办7件事 。 如果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 , 那么 , 就算时间不变 , 效率提高了 , 工作总量也会增加 , 人当然会更累 。
“社畜”们一边享受着技术升级带来的便利 , 一边矛盾地产生对立情绪 。 那首歌怎么唱来着?“爱恨就在一瞬间 。 ”我们坐拥着数字经济红利 , 就不能不承受相应的代价 。 但问题在于 , 二者可以等价吗?或者说 , 累得值吗?困得值吗?
这恐怕是讨论“困在系统里”时 , 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
本文图片
夜晚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图源:网络)
三
聊起“系统之困” , 有人提出了“异化” 。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 , 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 说白了就是 , 我们的产品反客为主了 。
稿源:(侠客岛)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191Q912020.html
标题:侠客岛|侠客岛:困在系统里的,不止外卖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