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蒋彪说,因为家庭的缘故孙小果从小变成小混混,领着比他年纪小的人游荡在娱乐场所和电子游戏室,他在这个群体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虚荣的地位,孙小果初二时正处社会人格形成之时,家庭暴力的影响伴随其一生,在此后的犯罪案件中就表现了出来 。
蒋彪举例,当年的受害者只有十五六岁,孙小果欲行不轨被小女孩拒绝,他就安排手下的人殴打小女孩,他站在一旁,自我满足地看着手下的人打小女孩,打到认不出来为止 。
当年出狱后,孙小果的身上还能找到这种残暴的影子 。蒋彪举例,后来在经营M2酒吧期间,一名该酒吧的中层比较懦弱,就被孙小果经常欺负,孙小果买了一个电棍,他只为了试试电棍的威力,就在该中层身上击打,把电耗光为止;随后,又养了自己的爱犬让人训练,为了检查训练的结果,就让狗去咬该男子 。
“成年人了,做这些事非常荒唐,这种年少时性格的塑造影响了日后的生活 。”蒋彪说,正是因为孙小果母亲无原则的溺爱,溺爱到了极端和偏执的程度,使得孙小果形成了非常自私的性格,行事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父母离异后他的哥哥跟了父亲,后来也确实在部队锤炼了,两个人确实就不一样” 。
同时,蒋彪发现孙小果是一个性格多变的人,没有特定的爱好 。他举例,一段时间孙小果喜欢车,就买了辆法拉利,几乎想把所有的钱都用在车上进行修饰,但过一阵子,他不喜欢了,把车给自己的小弟开,小弟飙车时车毁人亡,他也无所谓了;有一阵子孙小果又想搞房地产,又发现房地产行业不简单就放弃;他后来又想去涉足矿业,“反正没有特定喜欢的,爱好非常广泛” 。
蒋彪参与侦办过湄公河惨案,主犯糯康等人也在昆明被执行死刑 。一个是军阀毒枭,一个是溺爱宠儿,蒋彪觉得虽然两个人没有可比性,“但两个人的暴力性相近” 。
攻破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蒋彪说,再十恶不赦之人,都有软肋,孙小果的痛点就是其女儿 。
蒋彪介绍,他们在侦办中发现,孙小果平常跟老婆和女儿住一起,他在外面有女人的事一直瞒着家庭,“在看守所时也只有对家人有责任感和愧疚感 。”
他跟孙小果聊了很多次,发现孙小果非常娇宠自己的女儿,外面再飞扬跋扈,但面对自己的女儿时孙小果始终呈现着最柔弱、最慈爱的一面,“天上的月亮摘不到,不然他女儿要月亮都会摘” 。
基于此,蒋彪问孙小果:“咱们换位思考,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女儿,你会是啥感受?”后来在法庭上,孙小果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警官曾问我,如果有人这样对我的女儿(会怎样),我知道我错了,我向受害者道歉 。”
孙小果案的受害者过得并不好 。当蒋彪找到他们时,受害者本人和家属都不敢面对他,不敢跟他说话,不敢相信警方还能把孙小果送回监狱,“我看到她(受害者)浑身颤抖,都不敢跟我们要求什么,时隔这么多年了,想想当年的伤害以及她所承受的恐惧和担心,我就难过 。”说话时蒋彪眼圈泛红 。
85年警校毕业就读中文专业的蒋彪,坦言自己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 。但犯罪嫌疑人或受害者的心理起伏,他都会准确地把握,“这都是积累吧,干得多了就知道如何面对各种犯罪嫌疑人” 。
他把与嫌疑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简单地称为“我要与他们去打交道 。”
蒋彪觉得,这个“打交道”的过程实际就是相互取得信任的过程,“所谓审讯,准确地说不应该叫审,而是通过谈话聊天把他的所作所为谈出来,起初我鼓励孙小果还原事实,他还有怨气” 。
从事刑侦工作30余年,蒋彪觉得大案件破了不一定就能破小案件,但小案件破多了能为侦破大案件积累经验,“其实说我个人的作用有些过了,大要案都是专案组,专案组抽调的都是精英骨干 。”面对同事的夸奖,他连连摇手,转而对采访人员说:“我最怕被神化,你们采访报道不要把我树成神一样的人,实际我就是个普通民警,这些都是我的职责范围,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
稿源:(澎湃新闻)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19194D2020.html
标题:澎湃新闻|刑侦专家蒋彪:为攻破孙小果的防线 研究了他的成长史(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