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石阡县长荣苗木苗圃产业园内待售的楠木苗 。采访人员欧甸丘摄
站在贵州石阡县国荣乡代山村的高山上,俯视脚下郁郁葱葱的楠木林,千余万株楠木迎风招展,百余名村民在树林中挥汗如雨 。
三年来,一棵树奇迹般带富了一个乡 。市场之手推动楠木走向规模化、商品化,撕掉了贴在村民头上的贫困标签 。
楠木栽上荒山
数百年来,尽管怀抱着珍贵苗木——楠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国荣乡却始终未走出贫困的泥淖,甚至还戴上了贵州省极度贫困乡的“帽子” 。乡内新阳村、葛宋村、代山村一带,流传着“山高坡陡路难走,娶个媳妇留不住”的民歌,刻画出当地曾经的贫困面貌 。
“种出来的苞谷卖不到几个钱,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里抬得动棺材的人都没几个了 。眼睁睁看着田地撂荒,只能干着急 。”回忆过去,69岁的代山村村民张庆银说 。
穷则思变,冀以小康 。国荣乡脱贫靠什么?
“必须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处着手,于是选择了楠木 。这里是贵州为数不多,以楠木为本地树种的地区,生态环境适宜培育优质楠木 。”国荣乡乡长郭锋说 。
2017年,国家级龙头企业湖南长浏集团与国荣乡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石阡县长荣联合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00万元,入驻国荣乡葛宋村、代山村一带发展楠木产业,建设石阡县长荣苗木苗圃产业园 。
当时,尽管楠木在国荣乡已然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老百姓缺乏培育楠木的技术,更缺乏将楠木推向市场的思维及观念 。
“土地不种苞谷,都拿去种楠木,以后吃什么?喝什么?”面对乡村干部流转土地种楠木的动议,64岁的村民李仁昌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忧虑 。
为了打消群众顾虑,企业和乡村干部逐一登门拜访群众,讲述发展楠木产业的优势,终于取得了群众的理解 。“村民纷纷到基地参与务工,每天能拿到80至100元的工资,尝到了‘甜头’,为产业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郭锋说 。
截至8月底,石阡县长荣苗木苗圃产业园已建成3200亩苗圃,其中核心示范区1200亩,辐射带动2000亩,共繁育金丝楠木1400万株,还种植有紫薇、月季等65个高档园林景观品种 。
富口袋先富脑袋
“在家门口‘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 。”42岁的国荣乡新阳村村民周廷群笑着说 。周廷群一家5口人,她家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 。为了支持孩子读书,周廷群不得不过完年便远走他乡打工,数年来先后辗转于广东、浙江等地 。
2017年冬天,回家过年时,周廷群看到家门口发展起了苗木苗圃产业,顿时萌生了去苗圃基地打零工的念头 。她说,80块钱一天,算下来一个月能赚到2000多块钱,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于是决定不外出打工了 。
如今,通过培训,周廷群已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石阡县长荣苗木苗圃产业园聘请的专职技术工人,从临时工变成了正式工,月薪3000元 。像周廷群一样,拿着月薪在家门口的楠木园区上班的村民已有30多人 。
为培育本土技术人才,石阡县长荣苗木苗圃产业园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邀请林业科技专家实地开展技能培训 。截至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30余次,培训500余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500余份 。
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为楠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楠木产品主要聚焦国家储备林用苗、市政园林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三大市场需求……目前,直径5公分的楠木每棵售价260元,园区楠木目前的总价值大约在8000万元左右 。”谈起楠木产业的未来发展,石阡县长荣联合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军信心满满 。
目前,石阡县长荣苗木苗圃产业园正在与贵州大学、湖南林业科技大学一起,在新产品开发、病虫害防治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 。部分已经繁育好的苗木已销售到江苏、重庆、湖南等地,经营的特色楠木倍受市场青睐 。
稿源:(新华每日电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09163362020.html
标题:石阡县|一棵树如何带富一个极贫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