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从武汉到哈尔滨、吉林、北京……今年 ,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 , 作为重症医学的“老兵” , 我们的救治“战场”不断变换 。 在这一过程中 , 我们也从对这个新的疾病知之不多 , 到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摸石头” , 积攒经验“过河” , 努力争取越来越好的救治效果 。
当前 ,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 然而 , 放松警惕不可取 , 我们还要随时准备“迎战”秋冬季节可能到来的考验 。 如何充分总结前期经验教训 , 做好接下来的工作?特别是抓好重症救治这个“牛鼻子”?
【重症|北京新发地疫情重症救治关键词:一人一策、创新机制、ICU过渡病房……】盘点此次北京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中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 , 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经验 , 增强信心 , 提升救治效果 。
文章图片
童朝晖(左一)、杜斌(左二)、姜利(右一)、刘景院(右二)等重症医学专家坚守在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重症患者的救治一线 。
救治方案 一人一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是此次北京新发地疫情的唯一定点收治医院 。 自6月11日收治第一例患者起 , 共收治7例危重(含2例无创)和19例重型病例 , 平均年龄54.5岁 , 最大年龄为86岁 , 最小为27岁 。 平均住院时间33.4天 , 最短20天 , 最长49天 。
其中 , 1人使用ECMO共计12天;5例接受有创通气治疗 , 平均使用时长322个小时;16例使用无创呼吸机 , 平均使用为56.7个小时;经鼻高流量氧疗26人 , 平均氧疗时长127.23个小时 。 7月22日 , 所有重型患者清零 , 无一例死亡 。
得益于北京高效的组织调度和丰富的医疗资源 , 此次疫情救治中 , 北京市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救治专家组 , 一直参与会诊 , 并每天下沉到临床一线 , 每天同地坛医院ICU团队一起查房 , 在床旁亲自实施治疗 , 获得第一手临床印象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精准的呼吸支持 。
武汉早期救治阶段 , 由于大家对新病认识有限 , 且突然涌入大批重症患者 , 专业医护人员不足 , 对于有些呼吸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氧气支持不充分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治效果 。
后来 , 随着救治理念的改变 , 全国优秀医务人员积极驰援 , 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 。
基于此 , 此次北京新发地重症救治 , 针对不同程度低氧血症患者 , 医疗组采用普通氧疗-经鼻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有创通气-ECMO等不同程度的呼吸支持方式 。
每一种呼吸支持治疗 , 均参照患者肺部病变程度 , 呼吸力学参数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 给出个体化方案 , 辅以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 。
- 对有创通气患者 , 加强气道湿化和气囊管理 , 采取各种气道廓清技术促进痰液引流 ,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俯卧位通气时注重监测机械通气效果 , 完善撤机前的各项评估;
- 对无创通气及经鼻高流量患者 , 及早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和呼吸训练 。
根据此前的救治经验 , 我们发现 , 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早期不合并细菌、真菌感染 。
此次新发地相关患者救治时 , 除有明确指征者 , 均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
少数入院时已经开始抗菌药物治疗者也尽早停药 , 最大限度减少院内获得性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
得益于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院感控制和充足、专业的ICU医护团队 , 此次有44.4%的ICU患者没有使用抗菌药物 , 呼吸道分泌物检出耐药菌仅为3例 。
其中有1例69岁有创通气患者 , 从住院到成功拔管撤机 , 一支抗菌药物也没有用过 。
稿源:(健康报?医生频道)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09155I2020.html
标题:重症|北京新发地疫情重症救治关键词:一人一策、创新机制、ICU过渡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