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昨天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 , 国家航天局宣布 , 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 , 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 同时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 。 2020年 , 中国即将首次进行火星探测 。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是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 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一直没有停止 , 确定今年对火星探测 , 世界上就包括俄国、美国、中国等国家参与 。
航天科技经历三个阶段 , 第一个是人造地球卫星 , 第二个是载人飞船 , 第三个是深空探测 , 我国在钱学森等一代代科学家的带领下 , 已经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
文章图片
本次行星探测计划的命名 , 在众多备选的名称中选择“天问” , 是对中华悠久文化和科学精神的致敬 , 体现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美丽苍穹的执着追寻 。
文章图片
这种精神和渴求集中体现在古代著名的诗人屈原的《天问》 。
文章图片
两千年前 , 面对苍茫的宇宙 , 屈原在《天问》中写下了自己的千古之问:
曰:遂古之初 , 谁传道之?上下未形 , 何由考之?冥昭瞢(méng)暗 , 谁能极之?冯翼惟像 , 何以识之?明明暗暗 , 惟时何为?阴阳三合 , 何本何化?圜则九重 , 孰营度之?惟兹何功 , 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 , 安放安属?隅隈多有 , 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文章图片
这篇奇文 , 他发出一串串疑问:既然天地未分 , 那么谁能知道天地未分时的情形 , 又是谁把它传述下来的呢?天地未分之际 , 一片混沌黑暗 , 又是如何认知清楚的呢?阴阳化合 , 究竟是源自什么 , 又如何演化?天有九重 , 究竟是何人所造?天极和八柱究竟安放在哪里?东南的地面为何塌陷一块?九天的边际究竟在哪里?天上的十二区如何划分?日月又挂在哪里?星星又安放在那里?
文章图片
伟大的诗人屈原对天地说发起一连串的疑问 , 引发无数的后人对广袤天空的猜想和追寻 。
50年前我们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50年来 , 我们已经发射了几百颗卫星 , 实现了载人太空飞行 , 开启了登月计划 , 但我们对茫茫太空仍然知之甚少 。
文章图片
【「科学世界」命名“天问”寄托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航天日宣布的行星探测计划】为了探索美丽的太空 , 寻求人类更美好的家园 , 我们一定要引导下一代 , 从小立志学习科学 , 放眼世界 , 放眼宇宙 , 用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去回答先贤的千古之问 , 造福国家和人类 。
来源:(科学世界)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gx0425b11262020.html
标题:「科学世界」命名“天问”寄托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航天日宣布的行星探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