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今年因疫情集体撤档的贺岁片 ,
让人仿佛过了一个假的“年” ,
宅家的日子 ,
忍不住把去年春节档的
国产“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又翻出来复习一遍 ,
蔓延全球的疫情
无法磨灭人类对于太空的渴望 ,
就像今天 ,
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
“中国航天日”一样 。
文章图片
(珍贵资料重现中国航天记忆)
今天 ,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也迎来了自己50周岁生日 ,
这一天 , 有一个人值得被我们铭记 ,
他就是钱学森 。
今天就请随小编走进
徐家汇源景区的钱学森图书馆 ,
一探这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与“东方红”的渊源 。
“东方红一号”在哪里?
1970年4月24日 ,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 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 。
文章图片
“东方红一号”的本尊 , 至今仍在太空中遨游 , 见证了50年后“嫦娥五号”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天问一号”将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高分专项工程天基系统基本建成等诸多成就 。
这些成绩离不开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 , 特别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发展中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在钱学森图书馆的第一展厅 , 这枚银光闪闪的卫星就是“东方红一号”的1:1仿真模型 , 外形为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 , 依靠银锌电池供电 , 设计工作寿命20天 , 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 , 期间传回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 。
文章图片
“东方红一号”是如何飞上天的?
钱学森有一句名言:“外国人能做到 , 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行?”1970年2月初 , 东方红卫星完成了出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钱学森收下厚厚的卫星技术和测试文件仔细研究 , 几天后在鉴定文件的封面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我看 , 此星可以出厂 。 ”一语定乾坤 。
文章图片
1970年4月1日 , 装载2颗“东方红一号”卫星、1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门列车 , 到达我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1970年4月24日 , 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工作正常 , 卫星入轨了!
【#上观新闻#东方红一号】
文章图片
科研人员从火车站的钟声中受到启发 , 用电子线路模拟铝板琴演奏清晰悦耳的《东方红》乐曲 , 经过上百次试验 , 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首游苍穹 , 在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声中 , 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入太空时代的序幕 。
文章图片
“东方红”备份乐音盒
还能再看见“东方红一号”吗?
虽然早已停止工作 , 但依靠惯性及“东方红一号”向心力还在太空中飞行 , 默默地运行在“长征一号”火箭轨道组为它设定的轨道上 , 45周年时曾过境北京 。 打开www.n2yo.com , 在搜索框内输入DFH-1 , 就能看到“东方红一号”的实时位置了呢~看起来 , 它正在南太平洋度假呢!
文章图片
历史将永远牢记对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开拓者与组织者 。 “钱学森星”“杨嘉墀星”“孙家栋星”……“两弹一星”精神 , 永远闪烁在宇宙中 , 与天地同在 , 与日月共存 。
文章图片
出行信息
钱学森图书馆
地址:徐汇区华山路1800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徐家汇街道
编辑:韦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源:(上观新闻)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gx0425acS2020.html
标题:#上观新闻#东方红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