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影片中 , 邓世昌泣血控诉的“沙子炮弹”就是实心弹 。 当时 , 由于科技实力有限 , 北洋海军的开花弹都需进口 , 国内有实力的兵工厂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只能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实心弹 , 后期开展开花弹研究 , 里面装的也只是普通的黑火药 , 而不是更具杀伤力的黄火药 。 战争开始后 , 北洋海军由于经费不足 , 开花弹严重短缺 , 战前只补充了55颗国产普通开花弹 , 平均一门炮顶多分得十几枚 。 在海战中 , 仅一个半小时这类炮弹就打光了 。 剩余的三个多小时里 , 定远舰的305毫米巨炮只能发射根本不会爆炸的实心弹 。
相比之下 , 日本在战前投入巨资研制新式火药 , 很快 , 其自主研发的“下濑火药”已经可以达到欧美水平 。 结果 , 大东沟海战上 , 经过5小时鏖战 , 参战的12艘中国军舰4沉2逃 , 其余被重创以致难以修复 。 值得一提的是 , 由于组建海军较早 , 人员更新较慢 , 当时北洋水师炮手年龄普遍比较大 , 虽然体力不支 , 但由于经验丰富 , 命中率要比日军好得多 。 但纵使如此 , 却无奈炮弹不给力 。
制度之败还是综合因素作用使然?
文章图片
最后一个问题 , 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 目前普遍的结论是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 “脱亚入欧” , 一战功成 , 正式进入帝国行列 。 经此一役 , 清政府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宣布破产 , 在康梁等人的推动下 , 举国上下开始反思制度之败 。
关于是否为制度之败 , 近些年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 。 近代史学家马勇推出的新书《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 。 马勇先生认为 , “洋务新政确实存在只治其表不治其本的内在缺陷 , 但由此而让洋务新政承担甲午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 , 由此而全面怪罪中国的既往传统和体制模式 , 似乎不仅于情理上很难说得通 , 而且事实上也超过中国社会的承受力 。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 , 19世纪90年代时 , 清政府的实力已经有目共睹 , 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虽然不能与欧美列强抗衡 , 但在亚洲仍然具备领导力 , 是头号强国 。 然而经甲午一战 , 在日本的苦心酝酿下 , 中国刚刚复苏的国力再次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更让国人尴尬的是 , 堂堂天朝上国最后竟倒在一个弹丸小国面前 , 其耻辱绝非历次侵略战争所能比拟 。
来源:(环球网军事)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gx0423a3B12020.html
标题:「战争」甲午战争误区:慈禧曾拿300万两贴补海军(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