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谢邀不好意思,我曾对题主的提问方式表示过反感。因为首先题主对此规划的关注和了解可能已经较为深入,其次从未修改前的措辞来看,已有鲜明的判断。私心不由得暗自揣测提问的意图。(按照此类情况的惯例,题主既然有想法了,那么不必藏着,不妨给一个自问自答的答案,以此堵了我这种胆小者的怀疑之口)----------------------------------------------我从三个层次来回答:1、这方案好不好?对此种新城模式的方案评价——刻意营造的割裂空间模式,裹着好看的外衣这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的空间方案:高资金投入的资本风险、降低城市经济复合的社会风险、大幅度改造自然环境的生态风险。这种模式被设计者自己概括为“模块城市”,按照“人-家庭-社区-城区-城市-城镇群”的连续尺度来看的化,本质上是以城区尺度作为一个“模块”,人为加强了城区尺度之下的社区联系和家庭联系,同时人为割裂了城区与城区间的联系。或者说,用一组相对独立的小城镇群,来代替了常规的与老城联系,同时自身尺度连续的新城。为了证明社区联系、步行距离,就一定要把城区间隔离开吗?我认为是不必要的,在一个“摊大饼”式的城市中,一样可以去做这些事情,并且每个市民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城市的经济学解释,就在于其规模经济,联系和复杂的多样性创造了就业乘数、商业机会……万一岛上的居民,工作在另一个岛咋办?每个居民应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仅仅只能生活工作都在一个岛上(如果真的工作和居住封闭在一个岛,这是多么乌托邦的想法啊,还有着社区大院式的计划经济色彩)。景观设计上,无疑是很好看的,但人工几何造景是一种奢侈的做法。但是通常一片平旷没景的地方才采用几何构图,有山有水的地方以顺应自然形势为佳构。镇江就是这么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不是迪拜和三亚,这样造景反而舍了长处。并且有大规模改造自然环境的风险。相关技术(LRT、垃圾处理等)也很优秀,可能还高出了一般新城城市设计的平均分。可是这些都是现代城市设计的规定动作,不是非要包着这样一个割裂的城市的。2、镇江该不该用这方案?对镇江采用这一规划的决策评价——新城的动力模式下,激进有风险的冒险,需要各方认同它并没有跳出中国新城建设的模式——一种自上而下的,蓝图式的规划模式。甚至因为它的城市设计格外的具象,体系格外复杂,因此比一般卖完地建完配套就完事的新城,还需要地方政府更加专制的管理和更加强力的推动。镇江真是一个“四线城市”吗?我看起码从经济上不是的,它是个发达的城市,并且是社会、政治思想较为先进和开放的城市。它愿意尝试,愿意创新,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实质上并没有摆脱政府理想蓝图的思路,甚至对于新城具体的建设目标,可能认识还不够统一,才会选了这么一个有较高风险的方案。假如风险爆发:资本断裂、社会割裂、生态平衡破坏,可能要承担风险的还是镇江当地居民。如果只是城市领导决定了这个方案,而没有充分得到各方认可,那就是不公平的。这个方案虽然风险很大,也不是不能采用,但是决策过程应该需要得到更多方面的认可:专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的。如果没有居民、企业的认同,单靠政府推动,造城是越来越难的,尤其是这样高难度的新城。决策的过程中,当地居民是不是充分认可和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是需要确认的事情。如果有个城市,用较为弹性的规划方式(Zoning)来进行城区的一般控制,或者是用与市场主体共谋的方式(PPP)来进行关键地区的建设。从蓝图式变为沟通式,这才是从动力模式上的更根本的革新。3、我们有没有资格评价?我们的评价有用吗?对上述评价的评价——对学科有益,对国家有益,谁买单是关键从学科来看,城市设计师总有新的想法,想要做实验。这是学科发展的动力。这样的事情从前、现在、未来都不少,傅里叶(Fourie)宣传自己的“法郎吉”,自己找信徒并且募股。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的以在荒野建设阿科桑底(Arcosanti)为终生事业。柯布(Le Corbusier)的“光辉城市”是全世界去忽悠。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出书介绍自己的“田园城市”,他的信徒建设了英国的第一代新城。我们根本无法以成败论英雄——即使柯布忽悠巴黎不成,忽悠昌迪加尔成功了,并且最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影响。即使阿科桑底沦为废墟,但是谁知道未来又会如何评价?这是个多元的时代,只要找到人为自己的思想买单,多么疯狂的方案也可以实现。早已不存在一个先验的上帝视角了。从国家来看,中国66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如果都采用一样的新城建设模式,是多么的危险,就像全国都种同一种粮食——只要有个未知新疾病暴发,可能全面断粮,统一模式的城市完全可能患上一样的不治之城市病。这么想的话,哪怕多试点错,多一点更奇特的方案,多一点新城的模式,对中国来说都是好的。欧洲与中国规模相当,各国城市的差异可要比中国的城市差异大的多了。中国城市模式上真正有差异的“试点”“先行先试”太少了,才是大问题。只要处理好相关者参与的原则,让决策过程更科学,我认为激进和差异化方案完全是可以存在的,在全国层面上应该有更多这样的尝试。至于是不是具体到镇江这个点,用这个方案来创新,这就看地方领导的决心和当地的参与了。
■网友
来源:(未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gx0401WU162020.html
标题:怎样评价中日镇江生态新城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