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在宋代 , 盐利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 , 朝廷设置县盐监、支盆监、场盐监 , 以监督盐的生产 。 至北宋中期 , 改进盐的生产组织 , 实行集灶为甲的结甲法 , 在场下设灶 , 集中三灶至十灶为甲(后又改甲为分场);改进生产方法 , 推广煎盐“铁盘” 。 铁盘由数块铁片拼装成圆盘状 , 直径可达数丈 , 重万余斤 。 各块中的间隙 , 用泥拌石灰填塞 。 铁盘搁在用泥块砌筑成的、与铁盘直径相同、高约二尺的矮堰上 , 即为灶 。 灶内砌若干砖柱 , 以承搁盘块 , 留出烟门 。 盘上四周用泥、石灰、茅草混合而成的灰料筑成二尺高的围边 , 灌入浓卤 , 盘下灶内点火 , 以芦苇、茅草等为燃料 , 即可煎熬 。
元初 , 盐场又进行一次重大的改革 , 立团定界 , 归并灶座 , 建团立盘 。 或三灶合一团 , 或二灶合一团 , 并灶之后 , 打破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状况 , 以“团”为生产单位 , 连续使用大型煎盘生产 , 使下沙盐场的生产在元末明初达到了鼎盛时期 。
来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ahkd53835.html
标题:【海上记忆】新场、大团、六灶、盐仓……这些地名记录了浦东煮盐的历史(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