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这些前后端性能指标,面试一问我就懵了( 二 )


【CPU|这些前后端性能指标,面试一问我就懵了】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 , 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 , 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和逼真的动画 , 因此每秒钟帧数 (FPS) 越多 , 显示出来的动作就越流畅 。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FPS呢?
帧率达到60FPS以上 , 人眼主观就感受不到差别了 。 所以一般以60FPS作为衡量标准 , 即要求每一帧刷新的时间小于16ms , 这样才能保证滑动中平滑的流畅度 。
02
后端关注点

  • 响应时间:接口从请求到响应、返回的时间 。
  • 并发用户数:同一时间点请求服务器的用户数 , 支持的最大并发数 。
  • 内存占用:APP的内存开销 。
  • 吞吐量(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每秒事务数 。 在没有遇到性能瓶颈时:TPS=并发用户数*事务数/响应时间 。
  • 错误率:失败的事务数/事务总数 。
  • 资源使用率: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网络I/O 。

1、响应时间
指的是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的时间 。 在某些工具中 , 请求响应时间通常会被称为TTLB(Time to laster byte) , 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 , 到客户端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 。 所以也可以理解成 , 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
因此在大部分公司的项目实际运作中 , 会把性能测试分为两部分 , APP 前端的响应时间、后端接口请求和返回的时间 , 分别是系统级性能测试和接口级性能测试 。
  • 网络传输时间:T3+T4+T5+T6
  • 应用服务器处理时间:T5+T7+T8
  •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时间:T7+T8
响应时间= N1+N2+T3+T4+T5+T6+T7+T8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响应时间呢?
  • 互联网上对于用户响应时间 , 有一个普遍的标准 , 2-5-10原则
详细来说 , 就是:
  • 2秒之内得到响应 , 会认为系统响应很快
  • 5秒之内得到响应 , 会认为系统响应的速度还不错
  • 10秒之内得到响应 , 会认为系统响应的速度很糟糕
  • 超过10秒还未得到响应 , 会认为系统是没有响应的
2、CPU
在Linux系统下 , CPU利用率分为用户态、系统态、空闲态 , 分别表示CPU处于用户态执行的时间 , 系统内核执行的时间 , 和空闲系统进程执行的时间 。 平时所说的CPU利用率是指:CPU执行非系统空闲进程的时间 / CPU总的执行时间 。
CPU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持续CPU占用较高、设备发热、使用非常卡顿、程序卡死 。
什么情况下会消耗CPU 呢?
  • 就是大量的运算比如某个Activity或者方法有一直不停的运算消耗CPU(比如:不停止的while 或者for 循环)
一般从哪些指标监控CPU情况呢?
  • 设备的应用在空闲时间 , CPU的占用情况
  • 应用使用时 , CPU的占用走势 , 持续变化
  • CPU的占用峰值
3、内存占用
Android系统中 , 每个APP进程除了同其他进程共享(shared dirty)外 , 还独用私有内存(private dirty) , 通常使用PSS(=私有内存+比例分配共享内存)来衡量一个APP的内存开销 。
移动设备的内存资源有限 , 因此为每个APP进程分配的私有内存也是有限制的 。 APP 的内存常见问题有内存占用过高、内存泄露 , 以及内存溢出 。
  • 内存泄漏:程序在向系统申请内存分配后 , 使用后未释放 。
  • 内存溢出:程序向系统申请的内存空间超出了系统本身的内存 , 会出现崩溃 , 也就是客户端的carsh 。
上面主要讲了性能的指标 , 具体各个性能指标的测试工具及方法 , 分别见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