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千与千寻》18年后在中国上映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再也回不去


千与千寻|《千与千寻》18年后在中国上映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再也回不去
文章插图
总以为大人给孩子讲“爱情”,多半给予孩子一些美好的希冀。
比如每个女孩儿都是公主,遇到巫婆沉沉睡去,会有王子来吻醒你。
你是灰姑娘也没有关系,只要你心怀善意,水晶鞋会指引你到王子的城堡去。
但总有一些人,会蹲下来告诉你:“真正的爱情不是这样的,不信你来看我的故事。”
宫崎骏就是这类人,他拍的每一部动画,在不同的时期看,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2009年,我看《千与千寻》,看到的是一个女孩儿的成长史。
时隔十年,明天《千与千寻》要在国内上映了,再看又觉得它在讲爱情:
成年人的爱情,从来都是介于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体。
千与千寻|《千与千寻》18年后在中国上映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再也回不去
文章插图

千与千寻|《千与千寻》18年后在中国上映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再也回不去
文章插图
如果在命运转折时,能出现“白龙”,哪怕前路艰辛,也能充满勇气。
和父母一起误闯入神灵世界的少女千寻,父母因偷食神灵的食物变成了猪,而原本的归路早已变成茫茫大海,而自己因为本不属于这里,而浑身开始透明。
突逢变故,胆小怕事,对凡事都兴趣缺缺的少女千寻,终于第一次了解到叫“恐慌”的情绪。
千与千寻|《千与千寻》18年后在中国上映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再也回不去
文章插图
就在这时候,一个名叫“白龙”的少年从天而降,找到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她,将她轻拥进怀里,告诉她怎么解决当下的情况,握住她的手安慰:
“不要怕,我一直是千寻这边的。”
千与千寻|《千与千寻》18年后在中国上映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再也回不去
文章插图
他轻轻与千寻触手的温柔神情,与其说是一个美少年,其实更像是一个温柔的长辈。
有人说,白龙的性别未必就是男,毕竟他的样貌有些偏女性化。
而这也许就是白龙所代表的意象:
一个不管在外面怎样面目狰狞,但在你面前,永远亲切温柔的人。他是你的朋友,是你的亲人,是你的伴侣,无关性别,无关身份,大风大雨,众叛亲离,但他会一直站在你身边。
当代的男女个个精明,会因999朵玫瑰而虚荣,却未必会心动。会因房子车子计算双方利益,却未必有多少情深厚谊。似乎都是铜墙铁壁,要感动也不过须臾。
闺蜜和男友在一起,几乎是不假思索,一天就定下了关系,理由只是因为一个红烧排骨。
在她刚刚失业,心情低落到不行的时候,她跟一个男孩开玩笑说:“我想吃红烧排骨。”
那个男孩子简洁地说:“你来,我给你做。”
然后闺蜜去了,看到了那个人为她做的红烧排骨,分量很足,用装汤的大盆装的。
当时她就被震撼了,第二天她就决定跟那个男孩儿谈恋爱了。
因为这么多年,她只遇到过一个,因为她一句话,为她做了一盆红烧排骨的男孩。
成年人的世界里,并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更多时候是心动于低谷之期的温柔一缕,哪怕只是一缕,也能化作山川河流,润泽心灵,送来勇气。
千与千寻|《千与千寻》18年后在中国上映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再也回不去
文章插图
大家都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唯有你叫我别忘了自己。
被困在神灵之境的千寻,为了不被钱婆婆变成和父母一样的牲畜,必须得工作。
她和汤婆婆签了协议,被夺走了名字,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困在了纸醉金迷的油屋里。
千寻遇到了锅炉爷爷,爷爷人很好,但一上来就给千寻上了一课:“我这里不缺人手,这里煤灰精灵很多。”
“要帮人就得帮到底!”
“你不要因为一时高兴,就抢别人的工作来做。不工作的话,他们的魔法都会消失。”
这很像那些一窝蜂冲进求职市场的职场新人们,被人挑剔着,驱赶着。好不容易得到了工作,还试图去帮别人,未必会被感激,反而会被指责不知轻重。
和锅炉爷爷一样,千寻的职场前辈小玲,其实也是个不错的人,但也是一直在纠正千寻的行为。
“你有跟锅炉爷爷道谢吗?他很照顾你吧?”
去见汤婆婆,因为没有敲门,直接被指责:“连门也不敲一下,来了一个没有家教的女孩儿呢!”
往往是这样,身边的人无论是出于善意恶意,总是想要将人改造成符合某种标准的样子。
但白龙是不一样的,他在千寻被汤婆婆拿走名字后,提醒她:“别忘了你叫千寻。”
在千寻渐渐开始忘记自己的时刻,白龙提醒她藏好自己的名字,不然会找不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