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刚阿里,互联网史上最强"造富神话"( 三 )


此前,拼多多做的更多是五环外的生意,如今消费降级趋势下,包括一线城市白领精英们在内的不同区域、层级和年龄的用户正尝试使用拼多多。疫情影响下,市场迎来一波更强力的消费下沉与品牌清库存需求,主打低价的拼多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提高。
三季度财报显示,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6.6亿元。财报称,GAAP下亏损主要因为9.56亿元的员工股权激励成本、1.47亿元的可转债摊销过程中的利息成本及1.5亿的长期投资亏损。
不过,按通用会计准则,拼多多该季度依然亏损,净亏损为7.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3.35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财报发布后,11月12日拼多多股价高开24%。
在用户数据方面,三季度拼多多用户持续高速增长,年活跃用户与阿里进一步缩小,两家平台的用户重合度也越来越高:截至9月底,拼多多和阿里的年度活跃用户总数分别达7.31亿和7.57亿,三季度该数据分别净增加4810万和1500万。根据Questmobile互联网秋季报告,在人均使用时长上拼多多已经反超手机淘宝,9月拼多多的人均使用时长是355分钟,阿里是309.5分钟。
不过,拼多多目前和阿里、京东的收入差距还较大:三季度阿里、京东、拼多多的收入分别是1551亿元、1742亿元、1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29%、89%。
目前,拼多多的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主要包括在线营销收入和交易佣金。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各种补贴拉新和留住用户,对商家则相对强势。随着入驻商家数量越来越多,有限的免费流量越来越少,拼多多从商家赚取的收入也将逐步增加。三季度,拼多多从商家赚取的在线营销费同比增长92%至129亿元,几乎翻倍。
在获客成本上,依托微信生态的拼多多仅为200元左右,相比获客成本超过1000元的阿里保持一定优势。
不过,拼多多亮眼的用户增长并没有驱动GMV的高增长,公司的GMV正告别高增长时代,进入缓慢增长期: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拼多多年化GMV同比增长73%至14576亿元,显著低于2019年同期143.68%的增速。这主要受限于公司APRU值的提升。
客单价和物流仍是拼多多的短板:目前公司的人均客单价仅为阿里的五分之一左右。根据GMV=用户*ARPU公式,三季度拼多多年度用户达7.3亿,同比增长38%;ARPU值为1993元,同比增加27%。可见ARPU值增长幅度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GMV的增长。
从2020年Q2开始,拼多多就将补贴方向从高客单价的电子产品转向低客单价的农产品。公司上线了“多多买菜”等新业务,尝试通过提高用户粘性来拉动客单价,但该补贴策略下,三季度其ARPU值的同比增速依然没有大幅提升,甚至处于历史低点。
同时,拼多多也迎来了来自阿里巴巴等巨头更加激烈的对战。过去一年,在电商产业带方面,阿里巴巴对拼多多发起了激烈的价格战。2019年的双十一过后,阿里以1688在淘宝上开设的天天特卖工厂店为雏形,成立了C2M用户直连制造事业部。自此,阿里巴巴在聚划算和“淘宝特价版+1688”两条战线和拼多多开战。
为了应对拼多多上大量白牌商家提供的低价商品,淘系推出了1688平台。2020年3月,阿里又决定从手淘应用端且分出针对下沉市场的流量和供给,独立出一个名为“淘宝特价版”的应用。
一场关于批发的零售混战就此打响。2020年9月,上线不到半年的淘宝特价版和批发业务的1688正式打通。这意味着阿里在产业带商家侧的布局和变阵完成,手握产业带资源的1688倍调往对战拼多多的前线。与此同时,此前和拼多多血拼价格的另一“淘系”平台聚划算,则继续维系手机淘宝上的低客单价用户,并再次回归为品牌做营销的定位。
淘宝特价版的流量主要来自下沉市场用户,和拼多多的用户较为重叠。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6月淘宝特价版的月活用户规模(主站+支付宝小程序)约为4886万,和拼多多约6.1亿的月活用户规模(主站+微信小程序)差距悬殊,与京东系的下沉业务京喜的近2.5亿的月活用户规模也差距较远。
面对阿里的变阵,2020年7月底,拼多多上线了网站“多多批发”,定向邀请商家。9月,多多批发业务正式在商家应用后台打开入口,随即在产业带展开招商。多多批发和拼多多从商品到物流信息全部打通,批发商家和零售商家将在同一个后台竞争,叠加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平台对于批发商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大,用量逼迫商家进一步降价。
在公司内部,拼多多创始人黄峥选择急流勇退,从前台“后撤”,这被认为是另一公司变革信号。2020年7月1日,黄峥发布内部信称,将卸任上市公司CEO、继续担任董事长,原CEO陈磊接任CEO,原高级副总裁朱健翀为首席法务官,马靖为公司财务副总裁。8月6日,黄峥和CEO陈磊退出董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