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很多中国父母非常认同的一句话。于是,经常会有一家夫妻俩,再加上双方四个老人,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把孩子养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子”。
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文章插图
我记得网上有一条新闻:
浙江一名大一女生,在家里和母亲大吵:“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一个月给我800块钱生活费,我同学的生活费没有一个人低于1500块钱,你是想饿死我吗?”
这名女生刚上大一,现在的第二学期,妈妈打算一个月给她800块钱生活费。但女儿非常不满意,认为800块钱不够花,因为同学们的生活费都比自己多,所以才对母亲发火。
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母亲也说了,这800块钱就是伙食费,以后如果需要买衣服,或者其它消费,可以另外给钱,但女儿并不同意。无奈之下,母亲最后同意给女儿1200,女儿才不吵了。
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文章插图
看到这条新闻,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我每天6点都会起床,到小区附近一条路上去晨跑。经常能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跟着做环卫工的妈妈,一起在路上打扫卫生。母子俩经常有说有笑,画面看起来很温馨。
有一次,我给他们母子俩买了份早餐,小男孩非常有礼貌,拒绝了好多次,直到妈妈同意后,才腼腆地收下。我忍不住问这位母亲:“你儿子这么懂事,平时在家里是怎么教育的?”
母亲笑了笑,说:“哪有什么方法,孩子从小就懂事,家里穷,没办法!”
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文章插图
同样是普通家庭,为什么两个孩子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其实,注意细节的朋友应该能发现,那名大一女生,一定从小被娇生惯养,而且她并不知道父母赚钱有多辛苦。而那名小男生,从小跟着母亲一起工作,他能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这就是区别。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高中男孩,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半夜翻墙出去上网。有一次他照例翻墙,可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然后飞奔回宿舍,当晚彻夜未眠。别人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反正就是发呆,表情沉重。
从那天往后,他戒掉了网瘾,再也没有去过一次网吧,开始努力学习。学校一直流传,他当晚是看见不干净的东西了,被鬼迷心窍了。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在同学聚会时,有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了许久,说:“那天父亲来给自己送生活费,舍不得住宾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文章插图
孩子并非天生就是“白眼狼”,很多父母从小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总把孩子养在“蜜罐”里,孩子以为自己天生就是“富二代”,所以才养成了肆意挥霍,不懂得体察父母艰辛的“白眼狼”。
相反,如果从小让孩子真实地感受父母的艰辛和苦难,他们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中,如果不是他无意间发现父亲的不易,又怎会洗心革面,好好学习?
现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种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不管家里是什么条件,统统把孩子当成“富二代”来养。
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文章插图
司马光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中提到:不喜奢侈浪费,倡导勤俭为美,这正好和杜森贝提出的经济学原理“棘轮效应”相对应。棘轮是一种带齿的轮子,只能单向运动,一旦逆向就会卡死不动。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养成以后,具有不可逆性,向上调整容易,向下调整却很难。也就是说,在收入降低时,不会马上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而会继续保持在高位。
母亲|最悲哀的教育,就是穷父母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文章插图
很多企业家,虽然家庭富裕,但依然以勤俭教育子女,比如:李嘉诚。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虽然出生在富豪之家,却很少享受奢华生活。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经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在他们兄弟二人上的小学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服饰,可他们依然经常挤电车上下学。
李嘉诚还鼓励两个儿子勤工俭学,自己挣零花钱用。比如很小的时候就做杂工、做球童,不仅生活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在思想上也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