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烈|陪娃学习,如上战场般壮烈……

现在我常听人说一句话:陪伴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而如果我们不知如何自处,也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话,陪伴带来的苦恼或许并不会比快乐少。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壮烈|陪娃学习,如上战场般壮烈……
文章插图
自小宝上学以来,我每天都会准时和她坐在书桌前,点亮台灯的一刻,如同上战场似的壮烈。母贤子孝的画面往往在一道道题目里慢慢地土崩瓦解。举例、叙述,反复讲解,为了做题而变化着用上的各种道具,还有各种蓄谋已久的“表扬与激励”,换来小宝永远一副摸不着头脑的呆呆眼神,以及各种花样对作业的逃避,冷不防她还会特别委屈地哭诉,无计可施的我就一点点把自己逼到情绪的边缘。
有时,我们并不熟悉自己,愤怒时所做之事,等冷静后回头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做的。
由一开始的苦口婆心慢慢变成了絮絮叨叨,再后来大声痛斥,小宝有时不做声,有几次也会愧疚心疼地说:“妈妈,你别生气。”后来她也会反抗:“妈妈,你就别再说我啦!”
情绪上来的时候,自私、麻木不仁完全占了上风,似乎只有不吐不快非得一泻千里地发泄才是解决的良药。孩子的妥协、精力不济,我都没有看见。“忍辱”、“修养”仿佛从不曾出现,心是被谁控制了呢?
我试着找寻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有一堆信息向我靠拢: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含羞、提前教育缺失、育儿不够专业、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差一点就把孩子祖辈三代的学习情况都用来分析了。
在这样的“寻找解决办法”的途径中,不自觉地被紧张焦虑所笼罩。一方面是对于她课业多带来负担的疼惜,一方面(应该说更多的)是因为她无法像旁的孩子那样优秀,我骄傲、敏感、脆弱的心非常失落。我一边压榨她的时间、精力,一边又和自己博弈,担心自己的讲解、引导比不上别的家长那么专业、那么出成绩。
慢慢地,我会对她抱怨,次数多了以后,就找不到那种自持的感觉了,仿佛人与人之间撕破脸以后,要么是索性破罐子破摔的任性,要么是最后一丝必须保持的廉耻心都已丢缺的邋遢——完全失去了优雅和庄严!
我才发现现有的知识理论、借鉴的人生经验在此一刻都变得捉襟见肘。努力找寻问题根结的过程,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似乎只是找寻一个可怪罪的对象,以暂时安慰自己的失望,让自己埋怨的怒气终究有个出口罢了。
周一的午间,打开班级群,看到老师表扬周末作业特别优秀的孩子,有小宝的名字。想起周末为了完成作业,我们仍旧是换汤不换药的场景,林林总总的催促的声音,为着合乎标准逼着小宝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小宝无精打采、疲于应付,默默隐忍的样子。
我忽然有一种无可言状的想哭又哭不出来的可悲感。到底是我想得到褒扬还是孩子需要一朵小红花?那表扬真的对我们的一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吗?我们要在这一场周而复始的情绪深渊里陷落多久呢?
恍惚间,厌烦与自嘲交错着漂浮于脑海,为着将来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我要对她指指点点,永远希望她保持优秀,我们竭尽全力都只是为着他人一次肯定。更可怕的是,我们此生短暂的相聚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糟糕的情绪间消逝了,这是我想要的吗?
从此,在陪读的过程中,我多了一份觉知,开始做自己情绪的守护员。
情绪生起的时候,试着准确地给它归类,这属于哪一种烦恼(是自私吗?是傲慢吗?是固执吗?)观察它从哪里来,它会去往何方。如果换一种环境,把生起烦恼的其中一个因素摘除,我还会在这种烦恼当中吗?
这个过程不那么愉快,甚至因为太过细碎,时间仿佛会变得格外漫长,总有不如先发完脾气的打算,但是,认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治,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一蹴而就的冲动,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需要化为刻薄的言语,要知道烦恼有很多一部分是因为没有觉知和控制,最终带来的后悔、遗憾、自责交织而成的。
壮烈|陪娃学习,如上战场般壮烈……】做情绪的守护员,认清自己的烦恼,并不是为了否定自我,它恰恰是一种对自他的保护——避免伤害,避免事件的升级。每一个烦恼背后,都隐藏着揭开世界真相的契机,只是这需要我们开始学习,不再深陷情绪的泥沼,开始愿意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