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开画9.9分,反少年漫的胜利?

文|数娱梦工厂 魏晓琳
“我画的全部是丑的事物;人们从中得到了乐趣,不知怎的,它就流行起来了。”《进击的巨人》漫画作者谏山创或许自己都没有想到,这部作品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热度与好评。
就在近日《进击的巨人》第四季播出,豆瓣开画评分即高达9.9。随着最终季的到来,有关“巨人”诞生历程的回顾变得更加必要起来,无数人试图从中找出,这部史诗级作品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2006年,19 岁的谏山创把一个漫画短篇投稿到《周刊少年 JUMP》后遭到拒稿,于是他又转投给了《周刊少年MAGZINE》,尽管作品的“绘画”评分只拿到两分,但最终以极高的“故事性”和“独创性”分数赢得了当年该杂志的新人奖。
这个叫做《orz》的短篇,正是《进击的巨人》故事最初的雏形,它的绘画被评价为“该奖历史上最糟糕的绘画”。
十四年后,由MAPPA承制改编的动画版《进击的巨人》第四季上线,作品有意选择与原作漫画画风相近的风格,人物绝算不上美型,OP画面中更是只剩下不见人影的硝烟,除此之外,通篇几乎都是黑白,歌曲也因近似悲凉的宗教音乐而被称“阴间音乐”。
开播后一周内,在国内尚未有平台播放正片的情况下,“进击的巨人”词条五次登上微博热搜,而观众的讨论也逐渐从画风的改变,转向作品的历史蕴含与哲学思考。越来越多观众将这部连载于少年漫画杂志的作品视为二次元版《权力的游戏》:
“观众完全可以把它当成恢宏的历史剧,没有纯粹的反派,没有真正的胜者。简而言之,谏山希望自己的读者感受痛苦。”有网友评论道。
一个最初绘画评分只有“2分”的漫画,究竟要靠怎样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才能拿到9.9分的分数?连载于少年漫画杂志的“二次元版《权利与游戏》”,又是如何改写少年漫规则的?
《进击的巨人》何以火爆?“致两千年后的你——”
很少有新人漫画家在第一话的标题中就埋下伏笔,并在一百来话后才不疾不徐开始收线。
表面看,《进击的巨人》的核心故事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关于人类由于食人巨人的崛起而濒临灭绝的故事。主角是个第一集就痛失至亲却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为了给母亲报仇斩杀巨人,他和两名伙伴加入兵团,开始了历练。
因此2013年首季播出时,关于故事的评价仅止步于热血但有些套路的少年漫,甚至有媒体认为故事中的人物罹患某种法西斯情结,被教导为所谓宏大目标的实现而时刻准备慷慨牺牲,这也让《进击的巨人》某种程度上被定义为“带有军国主义色彩”而引起争议。
漫画|《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开画9.9分,反少年漫的胜利?
文章插图
但2019年后,第三第四季播出,人们才猛然发现“少年漫”的外壳只不过是个伪装。第一季中不经意间带过的台词与无足轻重的人物,在极为平常的某个瞬间,成为剧情的重要转折点——
第一集开头无意义而混沌的几个分镜后,男主艾伦含着眼泪从梦中醒来,看着面前的女孩却差点认错;一个看似懦弱的队友讲起了自己家乡遭遇巨人的故事,却频频被另一队友皱眉打断。第一次看的观众会觉得这些镜头莫名其妙,却很难料到这异样的背后与足以推翻目前整个世界观的重大真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故事走向“马莱篇”时,作品更是毫不遮掩其野心,彻底自我解构了前作中千辛万苦搭建起的宏大叙事。
男主重返地下室,得知世界历史另一部分的真相:墙内的人们自我放逐封闭百年,时刻高呼打倒巨人,愿为“人类”献出心脏,却悚然发现自己才正是人类要驱逐的对象;墙外的国家狂热地沉迷于民族主义情绪中,用恶魔化墙内人的方式缓解亲手撕裂敌人时内心的负罪感。两个政权间充满谎言与仇恨的千年对立,让所有高呼自由与正义的叙述显得可笑,“为了人类”的崇高说辞也沦为蝼蚁死前烦人的嗡鸣,“那套追逐自由的人类历史叙述被完全摧毁,谁才是压迫者,谁才是反抗者,谁拥有正义的位置,所有惨烈的牺牲都无法再在历史中被锚定。”一条豆瓣评论写道。
一战封神。有人惊叹:“巨人的叙事结构有一种古典美。”
这与原作者谏山创的精心布局不无关系。日本文化杂志《Brutus》认为,有两种类型的漫画家:一种是仅仅创造出角色,然后让这些角色随心所欲地表演。另一种就像荒木广彦一样,除非他能搞清楚整个故事结构,否则就无法画出漫画。
显然,谏山创属于第二种。
接受访谈时他说:“从我开始连载时起,我就在向我最初计划的结局平稳地前进。”出道后,谏山创当时的编辑请他考虑将初期的获奖短篇漫画《进击的巨人》改为长篇,当时23岁的他于是花了半年时间,琢磨关于这个世界的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