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汽车行业“芯”问题或持续至明年 上下游产业链齐涨价

当前,芯片短缺正成为汽车行业的普遍难题。
据央视报道,上汽大众已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12月初进入停产状态,导致这两家合资车企停产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车所需的汽车芯片供应不足,一时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一位接近一汽-大众的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断供情况的确存在,也短暂地出现了一些品牌的停产,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解决。
产业链|汽车行业“芯”问题或持续至明年 上下游产业链齐涨价】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的增长,使得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
一位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在接受采访中向采访人员表示,通过这次芯片“断供风波”,中国品牌必须加强核心零部件芯片自主研发的进度和步伐,这不仅需要加强人力成本投入,更需要从意识上高度重视起来。
产业链|汽车行业“芯”问题或持续至明年 上下游产业链齐涨价
文章插图
芯片短缺问题或持续至明年
12月8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最新汽车产销报告,今年11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08.1万辆,同比增长8%。在车市加速回暖的趋势下,乘联会认为2021年国内汽车市场走势应持乐观偏谨慎的态度,预计全年零售增速约为7%。
而其中,一汽-大众11月以22.3万辆继续领跑,上汽大众以15.1万辆位列第二,此外各大厂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但与快速回暖的销量不匹配的是汽车芯片的产能产生了短缺。
本次短缺的汽车芯片将导致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即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而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基本都配备了ESP和ECU产品,因此受到的影响较大。
尽管多家车企称目前汽车的交付与销售没有受到影响,但“缺芯”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业内普遍共识,芯片的短缺影响或将至少持续到2021年第一季度。
2020年12月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正面回应了汽车行业芯片短缺问题。中汽协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表示,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
李邵华称,由于芯片供应短缺,部分企业的生产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不过,就明年全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响将不会太大,目前尚难以做出定量估计。他认为,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加长备货周期,加之短期内芯片产能依然不足,芯片价格出现上涨或将不可避免。
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方面表示,目前全球半导体厂商均已开始着手扩大产能以应对突然增加的供给需求,但考虑到半导体行业正常的交付时间,目前供应短缺的情况将在6至9个月的时间内改善。这也意味着,芯片交付瓶颈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或将持续至2021年。另一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则表示,目前行业出现零部件供应链瓶颈,公司正在密切联系客户,以尽力维持供货。
中银证券方面也认为,预计芯片短期紧缺会延续到明年第一季度,车企或将采用其他供应商代替、配置切换等方式应对,排产或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目前相对可控。从产业链来看,国内汽车产销量占据全球近1/3,但汽车半导体等零部件主要依赖海外供应商,中国汽车半导体产值占全球份额不到5%,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占比达80%~90%。长期看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重点发展方向,汽车芯片等核心供应链的国产替代是必然趋势。
产业链|汽车行业“芯”问题或持续至明年 上下游产业链齐涨价
文章插图
产能失衡致上下游涨价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速度加快,芯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汽车工业应用中,帮助汽车解决动力与传动、自动驾驶、车身舒适性、车载信息娱乐等功能的实现。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75亿美元,但我国自主品牌车企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约占全球的4.5%,而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达30%以上。
对于这场“缺芯”危机的爆发,华西证券(11.730,-0.20,-1.68%)发布的最新报告分析认为,当前芯片产能不足引发的整车厂生产承压,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年初车企对全年市场景气度回升的估计不足,是导致上游芯片产能不足的直接原因。
其次,全球功率半导体供应链几乎全部掌握在英飞凌、安森美、意法等国外厂商手中,国内企业产业链中缺失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