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坊子:科技创新迸发“硬核”力量

亚洲最大胶原蛋白和医用仿生骨研发生产基地、SDL科学实验室项目、国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批“高精尖”项目先后落地 , 山大地热开发研究院、东大先进陶瓷研究院、清华奥精医学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落户……
近年来 , 潍坊市坊子区始终坚持科技工作总要求 , 突出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对接、加大科技投入 , 持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彰显出科技创新“硬核”力量 。 今年1-10月份 ,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9.97% , 高出全市十个百分点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如何借助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坊子区积极探索科技合作新机制 , 搭建“平台+人才+项目+基金+产业园区”的框架结构 , 广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 , 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 创新基金发展方式 , 突破产业核心技术 , 打造科技高地 。 三年来 , 引进建设了山大地热开发研究院、东大先进陶瓷研究院、清华奥精医学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 , 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 , 引进高端人才100多名 ,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0多项 , 实施创新项目40项 , 有22项获批省市以上科技计划支持 , 获批科技支持3100多万元 。
潍坊坊子:科技创新迸发“硬核”力量文章插图
【潍坊坊子:科技创新迸发“硬核”力量】山大地热研究院牵头引进SDL科学实验室综合项目 , 联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山东大学、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坊子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 围绕海洋、深水、航空等领域 , 规划建设世界规模最大、性能指标领先、具备水下5S测试条件的多层次实验研究装置群 。 该项目列入了山东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2020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门槛高、投资大 , 既需要高端科技、高层次人才的有效供给 , 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充分供给 , 资本、科技、人才缺一不可 。 坊子区瞄准生命健康、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 , 通过基金运作、股权投资等现代金融手段 , 推动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融合 , 为新兴产业发展插上科技和金融“两个翅膀” , 实现了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 。
奥精科技就是坊子区创新基金方式招引的重点项目 。 医用仿生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技之一 , 仿生人工骨研制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 , 国内高端骨修复材料85%以上依赖进口 。 面对这种情况 , 清华大学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10多年潜心研究 , 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 清华大学专门批准设立清华再生医学材料国际研究院 。
潍坊坊子:科技创新迸发“硬核”力量文章插图
为了招引这一类的“高精尖”项目 , 坊子区政府成立潍坊高精尖股权投资基金 , 运用基金的投资力和发现力 , 引进清华大学科研团队 , 落户了亚洲最大的胶原蛋白和医用仿生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 拉起了生命健康产业链条 。 项目落地后又从德国、瑞士引进了3家高端医疗器械企业 , 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 获批科技支持资金1465万元 。
坊子区还采取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模式 , 对于重大关键攻关技术进行基金引导 ,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 突破了H19导电陶瓷、空气悬浮风机、碳纤维复合预浸材料、多孔矿化胶原材料设计及3D打印成型、智能化收获机械技术及装备等30项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生产 。
持续不断的科技投入为发展注入了活力 。 十年来 , 雷沃重工累计投入30多亿元研发经费 , 突破动力换档、智能农机关键技术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东北大学先进陶瓷研究院投资1000多万元 , 建成材料合成等实验室 , 引进高层次人才10多名 , 帮助企业开发了汽车铩车盘、碳化硅复合防弹装甲、反射镜等10多项新产品 , 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 , 申报科技项目3项 , 与多家知名企业就导电陶瓷签署技术开发合作协议 , 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坊子区碳化硅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张鹏 通讯员 刘华强 李善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