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手把手学做B端需求:绩效考核模块(上)( 二 )


2. 搜集产出物建立好了认知,就可以去做需求澄清了,在这个步骤中,不光要听需求方讲述,更要拿到需求方现在会产出的文档。
为什么要重点强调产出物呢?
首先,它是阶段性工作结果的体现,是沟通过程的中间产物,是现行的大家都认可的解决方案。产品的工作是把线下解决方案搬到线上,所以一切拆分工作都要围绕产出物上进行分解。
其次,产出物是落在纸面上的表达,口头表达信息会缺失,会有歧义,纸面上的文字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些问题。往往口头沟通中没有体现到的问题,在产出物上都会得到澄清。
在绩效考核这个需求中,我们就可以要到【甲方后台截图】以及【现场管理发给总部的邮件】。
甲方考核的表和下图类似,所以我需要拆分表格,明确表格中每项数据的来源和作用。
根据表格我们能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的信息。
一部分是甲方制定的绩效规则,一部分是我们的实际表现,是绩效结果。两个部分的作用不一致,对应的操作人也不一致,是需要着重考虑系统如何去支持的。
甲方制定的考核指标/规则

  • 日期:与考核周期相关
  • 考核类型:考核指标分类
  • 考核指标:甲方认为重要的事项
  • 目标值:甲方认为应该达到的目标值
  • 挑战值:甲方认为应该尝试的挑战值
  • 权重:甲方认为该项的重要性,是最后计算总分的参数
考核结果
  • 实际值:每项考核的实际分数
  • 得分: 根据实际值按照一定规则折算出来的分数
  • 总分:根据权重算出来的分数
  • 排名:所有供应商对比的排名
整理完表格信息,工作并没有完。记得我们还有一个【邮件】的产出物么?
打开邮件,意外发生了。可以看到邮件中不仅仅是每日的考核数据,还有一些其他数据和工作人员的总结。
这时可以进一步回来思考:我们绩效考核的范围是什么呢?业务现在搜集的信息,和绩效考核有什么关系呢?有了答案后,接着再思考这这部分多出的信息,是否要和业务做沟通,以及以什么立场和态度做沟通。
3. 需求澄清根据已经建立的认知,以及对产出物的梳理,可以采用5w1h模版,搜集一下相关信息。
  • Who:现在会考核那些人?是哪些项目上的?是哪些角色?
  • what:现在会考核哪些指标?这些指标会变动么?表格上的各种规则,会变动么?会如何变动?邮件中有些信息,并非是绩效管理模块的,例如指标数据,例如员工总结,需要考虑展示么?
  • where:是通过哪里呈现这些指标?
  • when:这些指标什么时候会更新呢?一般考核周期是什么呢?未来大概会多久看一次数据?
  • Why:考核数据会影响什么?如果数据不好,我们会采用什么措施?
  • how:我们现在的填写周期是什么呢?
注意:你的询问对象,至少要涵盖流程中的各项角色。例如这个场景中,会有查数据和看数据两种角色,如果角色负责的业务,会影响到角色的行为,那么还需要询问不同业务下同一个角色的工作流程。
注意:需要特别注意询问数据变更的逻辑。是否会变,变得多与少,为何会变,变了以后会影响什么,这些都会和后期设计产品方案直接相关。
4. 跨维度搜集内部信息对模块负责,当然要为它未来的价值负责。
所以你需要跨越当前需求方,去思考谁或者哪个部门可能还有类似的需求。模块的终局,应该是可以支持到所有角色和部门的需求的。所以了解其企业内部其他人的需要,这一步需要主动跨越的步骤,对设计的的可扩展性非常重要,但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在绩效考核的例子中,我们就进一步去搜集了HR部门的绩效考核数据,从而发现了绩效规则的多样性,充实了案例库,也了解了这部分和薪酬管理的关联。
5. 搜集外部信息以上信息,搜集的都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可能会带有强烈的企业个性化风格。
为了避免陷入定制化的困局,需要再看看外部信息,这时有两种方向是我们可以去尝试的。
一是提供类似模块的通用产品,他们的流程和业务是如何做的。比如飞书有OKR绩效,泛微有绩效考核,CRM系统有对销售的目标划定。这些产品都可以成为考察的范围,他们的通用化设计思路可以给后续工作带来一些灵感。
二是其他企业是怎么样做绩效管理的。可以从百度文库找到考核文档,可以从人人查看其他产品的设计方案。在之前的搜索这部分信息的时候,自己很明显的感受到,手头在做的绩效管理和大家的方案并不太一样。大家的绩效管理系统,更多的是体现员工自主定下绩效,进行层层审批的这一过程。所以也才萌生了写一篇文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