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任正非到访湘钢,深意几何

12月8日下午,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迎来一位重要客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EO任正非。
从15时进厂到17时10分离开,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任正非来到了华菱湘钢的五米宽厚板厂、轧钢车间自动转钢项目应用现场、棒材厂棒三线等车间,并详细了解了湘钢推进5G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现场深度融合等情况。
华为与华菱湘钢过去有着怎样的渊源,未来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参观五米宽厚板厂、智慧天车远程操控室、棒材厂棒三线……
看的项目、场景,都使用了华为5G技术
室外寒气逼人,湘钢五米宽厚板厂高温连铸机旁却高温难耐。一台加渣机器人,不断转动着机械臂,重复着加渣、吹渣动作。现场工人远离现场,机器人自主运行。
湘钢通过5G网络实现加渣机械臂和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让加渣机械臂更均匀地喷洒到炼钢转炉,钢铁生产质量得以大幅提升。
12月8日15时30分,任正非来到五米宽厚板厂自动加渣机器人应用现场,看到的正是这一场景。他边看边了解现场的5G基站分布情况。
在此之前,任正非一行先后参观了五米宽厚板厂智慧控制中心、智慧天车远程操控室;随后,他又去了轧钢车间自动转钢应用现场,以及棒材厂棒三线AR远程装配现场。
“这些项目、场景都是炼钢的重要环节,共同点是都使用了华为5G技术。”湘钢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五米宽厚板厂,是湘钢首个进行“5G ”改造的厂房。五米宽厚板厂厂长刘吉文介绍,宽厚板厂已完成天车远程控制、基于5G机器视觉的OCR编码识别系统、5G自动加渣机器人共3项改造。
在轧钢车间自动转钢应用现场,任正非重点了解了五米轧钢自动转钢开发项目中华为技术应用的相关情况。
在棒材厂棒三线AR远程装配,任正非查看了疫情期间湘钢与华为合作研发的AR远程装配项目“现场”。
今年2月份,湘钢新引进进口设备,主要用于精品中小棒项目锯切高端产品,提升棒材产品的端部质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洲专家无法到现场安装设备,湘钢与华为技术人员“合计”创造性地采用5G AR方案进行中欧现场连线。
这边,现场安装工人实时上传现场情况;那边,华为在欧洲的技术人员为欧洲专家搭建的5G专线将现场信号几乎无时差送到专家屏幕上。两地虽远隔万里,但通过AR的实时标注、冻屏标注、音视频通信、桌面共享等技术,现场工程师和欧洲专家实现“无缝对接”。很快,第一台设备顺利经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后正式交付使用。
“5G网络给我们搭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湘钢大工厂元器件连接。”湘钢常务副总经理喻维纲说,5G网络在钢厂应用产生了多赢的效果,助力钢厂生产指标一年一跨越、经营业绩一年一台阶。
2019年,湘钢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利润46.5亿元,上缴税金28.7亿元;今年1至9月,实现销售收入517亿元、利润36.7亿元;预计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770亿元。
双方早有战略合作,共建智慧工厂项目
“5G 智慧天车”系全国钢铁行业5G网络实景运用的首例实践
湘钢五米宽厚板厂炼钢区废钢跨天车驾驶室里空无一人,只见它挥舞着长臂伸至数十米深的废钢池抓取钢材,稳稳地移送到运送车内,吊运、卸车、装车动作一气呵成。不仅如此,它还能“机智”地根据废钢池的堆积高度,有选择性地灵活抓取。
原来,这一系列准确无误的操作,是远在办公室的技术人员通过观察电脑屏幕,实现远程操作控制。而且,他能同时兼顾操控几台天车运转。
天车集装卸、搬运功能于一身,是钢铁生产最主要的设备之一,也是决定钢厂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
在智慧天车远程操控室内,任正非讲述了他与钢铁行业的渊源,回顾了自己在钢铁现场的工作情况。他说,他亲身体会过当年大炼钢铁的情景。
过去,天车运行在厂房内的高处,工人必须坐在驾驶室里,人工操纵机器,不但效率低,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危险。
如今,湘钢智慧天车利用传感器、雷达、高清摄像头,结合激光3D轮廓扫描技术,实现了设备的智能运行,安全又高效。
这一改变,得益于湘钢与华为等公司的合作。
2018年,湘钢“牵手”华为,双方开始做“5G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和资源铺垫。
2019年9月12日,湘钢“5G 智慧天车”闪亮登场。这是5G实景应用在全国钢铁行业首次落地。
“得益于5G网络的大带宽和低时延特性,天车实现了远程操控,保障了员工安全生产,改善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五米宽厚板厂负责人刘吉文说,“以前一人开一台,现在可以一人开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