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手机|万众唾骂的金立木马事件,受害者可能不止用户
对于现在还用着金立手机的朋友来说,他们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在2020年还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而对于其他更多的吃瓜群众来说,更加不会想到的是,直到2019年底,每个月都有超过2100万台正在被正常使用的金立手机沦为了不法分子的“肉鸡”。
文章插图
是的,这就是最近因为一起判决突然“走红”的金立手机木马事件。根据相关报道显示,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超过2650万台金立手机因为更新系统自带的“故事锁屏”APP,被植入了“拉活木马”。犯罪嫌疑人则通过远程推送“拉活”指令的方式,为北京某公司实施“拉活”业务,并成功“拉活”超过28亿次,非法牟利近3000万元。
官方更新渠道推送,植入木马的自带APP,超过2000万台感染设备,非法收入近3000万元……这一连串的关键词,所引发的夏安然不仅仅是消费者对于不法分子的愤慨,同时也有对于相关手机企业管理混乱的惊讶,以及对于官方应用商店的信任危机。
不过,我们三易生活今天要关注的并不是金立手机,而是在这起事件当中,不法分子的主要牟利方式和动机。毕竟纵观所有相关的报道,我们发现大家似乎都没有将什么是“拉活”,以及其背后的那点猫腻说清楚。
文章插图
那么什么是“拉活”呢?要理解它,我们需要首先知道一些软件运营里的重要概念,或者说重要环节。通常,当一个新的软件被开发出来后,要想盈利就必须经历三个过程。首先是要吸引更多的新用户接触这个软件(拉新);其次,是让这些新注册的用户喜爱上使用这个软件,提高活跃用户数(促活);最后就是让活跃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营收变现)。
很显然,对于正规APP来说,拉新通常靠的是广告推送或口碑营销,促活靠的则是软件本身的优质设计和实用功能。然而一般来说,在正常的渠道(比如朋友圈或微博)大量投放广告是件很烧钱的事情。而把软件本身的易用性做得足够好,在功能上做到在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这更是有钱都不一定能搞定的难题。
正因如此,对于一些实力不足的软件企业来说,想要增长用户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有时候就只能通过一些不太光彩的把戏来实现。比如委托其他的公司帮自己“拉活”,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办法。
文章插图
金立旗下的“致璞科技”在事件当中扮演的就是“C公司”的角色
以此次事件为例,实际上整个“业务流程”是,软件公司A编写出XX软件→向B软件公司委托“拉活”→B软件公司编写出“拉活”木马,交给金立旗下的软件公司C→软件公司C将木马集成到金立手机的自带应用中→用户通过内置的官方商店更新了应用,手机被感染→手机开始弹出软件公司A产品的广告,或者自动下载并安装软件公司A的软件。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问题了吗,实际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手机上开始频频弹出软件公司A的广告,或者突然自动下载安装,甚至自动打开了软件公司A的软件,你会怎么想?会还敢使用这一软件吗。
文章插图
是的,“拉活”不仅会浪费用户的流量、拖慢他们手机的速度,在手机上频繁弹出广告和执行奇怪的操作这么简单。实际上这种病毒式的推广行为(还真是字面意思上的病毒式),未必能够真正起到让消费者信任、主动去使用软件公司A产品的作用,也未必能真正让其得到受益转化。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软件公司A是还要选择“拉活”作为宣传手段呢?
简单来说,有三种可能。一是A公司会认为,毕竟消费者有这么多,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足够的技术常识和辨别能力,可能总还是会有些消费者看到手机弹出的广告,就真的点了、装了,并开始用自己的产品;二是A公司追求的可能并非实际用户数量的增长,而仅仅只是想通过“拉活”提高自家产品在统计平台、在应用商店里的排位,也就是俗称的“刷排名”;而第三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基本类似,本质上也是营造虚假的用户活跃数据,只不过这些假数据和假用户数量针对的并非软件商店,而可能是投资人。
当然,此时“拉活”的受害者就不只有手机消费者了,它还会包括其他循规蹈矩的同行,以及被虚假繁荣的用户数据所欺骗的投资者。
- javascript|手机移动端的PyTorch来了,还支持JavaScript
- 手机维修|手机维修的猫腻‖你是不是上当了?
- 华为鸿蒙系统|都2021年底了,为何Mate40Pro还是目前公认最好用的“安卓”手机
- 苹果|无“芯”可用,华为开卖“二手”手机,可7天无理由退货!
- 小米科技|雷军:小米12即将发布!首款搭载骁龙8手机,性能和功耗咋样?
- |跌至3099元!8GB运存+128GB+骁龙865,唯一缺陷不是新手机
- 东芝|如何分辨手机配置的“好坏”?认清这四点,你也能成为行家
- 小米科技|华为手机想在2023年实现王者归来,只有2种可能,但可能性极低!
- spring|性能最强5G手机,现在现货供应,好评率97%
- 游戏手机|安兔兔11月性能榜解析,游戏手机之外vivo成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