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二 )


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就只能以各种形态的“尝试言之”彰显不可言说的静默。
在《庄子》内篇里,无言者的至德之境总是借闻道者和知道者之口说出的,而无言者的沉默则构成了所有言说者的背景,同时也是言说背后的思想的归趣。
不同进境的问道者、闻道者和知道者间的虚构对话中,至德者及其所知虽隐在背景,却是对话得以展开的枢纽和动力根源。如何理解至德者的真知之境,也往往是对话的核心主题。即使是那些没有谈到至人的对话,对不可言说者的某种理解也潜藏在思理的根基处。
在无言者构成的沉默背景下,所有的言说都只是权宜性的“尝言之”。
2
境界有高低之分的问道或知道者
那么揭示无言者至德之境的闻道或知道者有没有可能成为至德之人呢?
在《大宗师》里,女偊在回答南伯子葵“道,可得学邪”的提问时说:
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文章插图
由此可知,闻道者或知道者并不都有成为至德之人的可能。
如果闻道或知道并不能必然地达到至德之地,那么,闻道或知道与否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闻道或知道者当中,人物所造之境也有高下之分。
整体上来说:无言者高于有言者,自知不知者高于自认有知者,忘却分别的人高于有分别者。
以此为准绳,则有所言说的闻道者中所见最高的,竟然只有王倪和长梧子。
王倪对齧缺的提问四问四不知,而且有所道说时也明确强调尝试言之。长梧子对瞿鹊子之间,亦曰:“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文章插图
而王倪和长梧子以外的言说者,皆知之甚笃、言之凿凿。
其中,女偊和孔子略有不同:他们明确知道自己没有达到至德的可能。
女偊说自己:“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孔子更明确知道:“丘,天之戮民也”。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文章插图
这种确定无疑的自知,使之与其他闻道者区别开来。
而作为女偊的议论的引出者,南伯子葵对自己的可能性的边界就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即使闻道或知道者并不一定都能得道,但他们对至德之境的描述和解说在庄子哲学中却是有着关键作用的:不仅是裁度种种生存样态的进境的衡准,还是最高的知的体现,是思考的终极指向。
3
有亲证经验的传达者
南伯子葵(亦叫南郭子綦)虽然不是闻道者中所造之境最高的,但在庄子构造的哲学世界中,却有其不可或缺的位置。
《齐物论》一开篇,南郭子綦对“吾丧我”和“天籁”的思考与论说,几乎塑造了读者对庄子哲学的基本理解。然而,南郭子綦竟然既无圣人之道也无圣人之才。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文章插图
但作为至德之境的向往者,南郭子綦的言论与其说是问题的答案,不如说只是问题的提出。
换言之,南郭子綦所揭示的“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不是一个终极的哲学洞见,而是指向答案的根本问题。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文章插图
这一点,需要联系颜回的形象来理解。
颜回在《庄子》内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其形象正如《论语》等书中所描述的好学敏求的形象。
颜回在孔子的问难中,每一次道说都有更高的进境。而且,在孔子讲明“心斋”以后,就能立刻做到。而颜回从“忘仁义”到“忘礼乐”再到“坐忘”,进益的阶次,也很像在女偊帮助下而得道的卜梁倚。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文章插图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
文章插图
然而,颜回终归是一个言说者。他与始终沉默的卜梁倚之间看似只差一点,而这所差的一点其实就是天堑。
颜回在坐忘之后,还是向孔子讲述了坐忘之境的体会。正如形若槁木、心若死灰的南郭子綦还是回到了言说的世界,向颜成子游陈说人籁、地籁与天籁的分别。
无论是南郭子綦的“吾丧我”还是颜回的“坐忘”,都在短时间达到了对道的某种亲身的证验,然而,这种真切的体证只是暂时的。
知乎上|如果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庄子会给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