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芯片短缺背后:汽车业“八仙过海”抢资源 自主研发是场长战役


短缺|芯片短缺背后:汽车业“八仙过海”抢资源 自主研发是场长战役
文章插图
小小芯片,成为撬动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大支点。
日前有报道称,由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的影响,全球芯片产量严重不足,大众汽车部分车型的关键零部件因为芯片短缺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
对此,大众中国回应称,芯片供应确实受到影响,但情况还没有传闻中那么严重,相关车辆交付未受影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范围内诸多汽车企业都面临着汽车芯片断供的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中国汽车市场于全球车市中率先恢复秩序,产销量得以恢复,因此芯片断供的问题率先显现。
“此次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认为,应理性看待芯片断供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商所用芯片基本都由国外厂商垄断,尽管大众中国强调,“缺芯”造成的是局部影响,而非全局性的停产。但以大众在华数百万的产销量来看,国内汽车供应链的风险已经展露,提升供应链的风险抵御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从根本上来讲,打造出中国品牌的芯片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一位车企资深人士向新京报采访人员透露。
厂商各展所长抢占资源
芯片短缺或将延续至2021年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芯片短缺持续蔓延。
身处芯片断供风波“漩涡”中心,大众汽车数度表示,目前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同时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新京报采访人员从多家国内汽车厂商了解到,芯片短缺长时间内都是企业关注的问题,因此,各个企业都有着一定的储备或应对之法。
比亚迪方面表示,比亚迪本身具有芯片制造能力,不存在芯片短缺,更不存在导致的停产问题,目前全部车型正常生产。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纷纷表示,企业均未受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整个行业都面临汽车芯片短缺的风险。“就是用多用少的问题,高配车型影响更多,因为电气化构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大家都在各展所长抢占资源。”
相比于主机厂,上游的供应商则更能感受到芯片短缺的行业压力。大陆集团明确表示,尽管半导体生产商已通过扩大产能来应对近期激增的需求,但扩充的产能需要6到9个月才能实现,因此芯片短缺可能将持续到2021年。
博世中国则向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基于诸多因素,全球半导体配件采购市场正在经历整体短缺的状况。在保供方面,博世一直与供应商和客户每天保持紧密沟通。原则上我们不能对外透露供应商或者客户的具体情况与合作关系。“尽管市场情况十分艰难,博世始终竭力保障客户的供应。”显然,芯片“危机”仍将持续。
自动化+5G催发芯片需求
预测偏保守导致供需失衡
2019年,博世就曾对芯片进化和供应问题作出预测。随着汽车自动化程度越高,车辆上需要的传感器就越多,估计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每辆汽车平均使用的传感器数量将达到40-60个。这就要求芯片技术向更高级进化,在未来以更高算力驱动如此多的传感器。
这在中汽协的近期调研中也得到证实。中汽协方面表示,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有所表现。疫情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
此外,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且这种趋势在2021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削减汽车行业的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
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与此同时,欧洲和东南亚受又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的事件陆续发生,这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导致部分下游企业出现芯片短缺甚至断供的风险。
缺货涨价将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