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构建用户画像的流程与方法( 二 )
文章插图
此处有2个注意点:
针对第一点,通用信息维度可以结合用户画像的构成要素,自身业务情况有选择性的摘取。这里需要注意,to C和to B类的信息维度会有些许差异,比如to C属性产品会关注用户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爱好习惯等,而to B类则不太关注这些,它们会更侧重用户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使用工作等等。
用户画像构成要素汇总:
文章插图
针对第二点,由于是创建用户画像,我们需要尽可能最大程度覆盖不同用户。那找谁进行研究呢?这里介绍2个小tips。
Tips1:用户筛选条件
寻找与业务紧密相关的产品、运营,一起讨论确定用户类型,在讨论中我们会定义符合条件的用户,得出一张用户筛选条件表,进而根据这张表邀约用户。
Tips2:工作职能筛选
针对一些to B类岗位职能划分清楚的产品,可以基于工作职能寻找用户。实操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区分管理岗与普通执行岗。
以快搭智能设计业务线为例,在用户画像项目中
业务目标:整体全面的了解用户特征、产品认知、使用场景与痛点
目标用户:考虑目标是希望先对快搭工具侧使用用户有个全面、整体的认知,问卷法中D端&B端用户有访问&开通过快搭行为都算,而在深入挖掘场景与痛点时,结合问卷的反馈,D端和B端重点寻找活跃用户,并细分了用户身份类型。
这2者结合,最终梳理出快搭的用户画像维度。
文章插图
Step2:确立调研方法确立画像信息维度后,需要结合用户、时间精力、经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以实现信息收集。常用的调研方法有3种:
- 定性研究:如访谈法、二手资料研究
- 定量研究:如问卷调研、数据分析
- 定性+定量:上面2种方法的结合。
文章插图
每种方法如何选择?可以从调研方法的差异性、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再结合实际时间精力、经费等情况酌情选择。
(1)调研方法的差异性
定量和定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定量法着重了解“是什么”,即发现用户做了什么,挖掘事实信息。而定性方法着重了解“为什么”,即挖掘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理解现象。
(2)与产品生命周期对应的调研方法
- 新生期:这个时期产品尚未定型,目标用户也在市场探索中,可以尝试通过访谈法,找专家用户或竞对产品的用户,重点挖掘TA们使用产品的场景,核心痛点是什么,以便进行MVP版本的验证。
- 成长期:这时产品已经进入用户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体量的变大,用户会出现分层,暴露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可以尝试通过定量法进行用户分层,再辅助定性了解每类用户,针对性解决问题。
- 成熟期:用户体量趋于平稳,产品一方面需要维稳,持续满足现有用户的需求,提升产品体验;另一方面需要尝试突破,找到细分市场,以挖掘新的增长点。可以尝试先定性挖掘蓝海,再定量进行验证。
- 衰退期:定性了解原因,调整产品。
文章插图
以快搭智能设计业务线为例,综合了目的、产品周期、调研方法、时间精力等因素,采用了数据+问卷+电话访谈三种方法结合。
文章插图
Step3:制定计划与数据收集在明确目标与方法后,需要对整个研究进行细化,制定具体详实的执行计划并落地,把控整体节奏以收集有效的信息。
例如,若使用问卷法,则需要进行问卷设计——被访者选取——问卷投放——问卷回收。若使用访谈法,则需要准备访谈前中后的相关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执行环节需要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可以针对性查阅相关方法的工具书、文章,此处不再赘述。
文章插图
Step4:分析资料,角色聚类第三步骤收集整理到有效信息后,需要识别关键的行为变量,将调研到的用户与行为变量进行一一对应,并识别差异化行为模式。
在寻找可能导致用户间行为差异变量时,结合以往经验,笔者总结了一下可供参考的维度。
文章插图
以行为变量为依据进行用户对应时,不必追求绝对的精准,只要相对能映射清楚即可。梳理完后,观察可发现某些用户群体聚集在几个行为变量上,它们构成了一个显著的行为模式,由此聚类出某个角色类型。依此类推,可以发现几个不同的行为模式。为保证全面,映射完最好遍历一下,检查是否有用户或变量的遗漏。
- 华为鸿蒙系统|鸿蒙是安卓“换皮”产品?一亿多用户,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 酷派|酷派:国产手机“假高端”严重,用户不应分为三六九等
- 3d|解决用户审美疲劳问题的办法
- 华为|Windows 11明年将让用户自定义开始菜单,显示更多应用与推荐项目
- 字节旗下火山引擎发布全系云产品,计划3年服务10万用户|最前线 | 字节
- 华为|华为Derek Yu:全球用户会在2022年升级体验HarmonyOS系统
- Verizon|微信发布封号“新规定”,5种行为将永久封号,事关12亿用户
- 小米科技|小米造车已经开始面向大众用户了
- 目标|目标用户从哪来?
- 计费规则|关于「高德打车」用户体验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