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迎来风口:多地落子,“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产业”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迎来风口:多地落子,“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产业”
文章插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采访人员 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大数据、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和应用场景变得更加聪明智能。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
12月3日,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长·合作共享”为主题的2020(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
“新型智慧城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表示。
特别是在疫情之下,智慧城市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九评告诉《华夏时报》采访人员,疫情期间,基于“平时监管、战时指挥”双模式要求,上海开发了平时用于远程医疗活动等功能的交互系统,战时亦可用于远程调度指挥、医疗会诊等。期间,同步上线了新冠病毒检测直报平台,加强了核酸检测的采集、检测、结果报送等各环节的衔接,实现24小时超高速全流程闭环,为疫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
“当前,疫情推动大数据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智慧城市建设。”刘九评表示。
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大数据驱动、智能技术深入应用的新阶段。
在陈洪宛看来,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数字基建质量,激发融合创新活力,优化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协作。
聚焦每一个节点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哈罗单车副总裁看来,当前,城市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在有所限制的前提下,更好地盘活线下的资源,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所在。比如,在出行方面,哈罗出行、哈罗大脑能够对城市里的单车资源进行精确化、在线化、数字化,以此让人民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在智慧教育方面,通过采集城市5岁以下儿童数量,能够分析出次年要上小学的学生数量,从而根据算法模型,结合现有的学校校舍数据以及师资力量,计算未来应该投入多少资金、招收多少老师等决策分析,能为政府提供决策上的支撑。
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看来,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展智慧教育应该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服务环境,并以数据驱动。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指出,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规划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效能是大势所趋,要让数字技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比如,要重视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国土空间规划保护要强调节约集约,要促进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发展,同时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一级巡视员李健关注智慧社区的发展导向。他提出,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居民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的重要途径。未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坚持需求导向,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规划,稳步开展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融合服务,推动“互联网+”与城乡社区服务深度融合。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政府的一些管理诉求不再是原来的顶层决策应用,而是下沉到智慧社区。比如社区里边的人员出入记录、车辆出入记录、社区人员管控、污染监测等等,都是在智慧城市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别是疫情期间,这样的作用更加明显。”罗克佳华智慧城市发展中心总经理杨新峰告诉《华夏时报》采访人员。
中睿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疫情期间,通过智慧化感知监测,在线布控实时推送,结合隔离管控系统和5532路视频监控系统,能第一时间感知预警体温异常人员;通过“宁聚蓝”平台统一地址库、一标三实、 短信群发等功能,给辖区老年人、湖北等籍贯人员、出租房租客、企业员工、普通市民等群体,精准化分类发送疫情防控宣传短信,疫情期间共计发送40万余条短信,在实战中检验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杨新峰表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将相关业务系统,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融合,通过分析数据,为顶层的决策提供丰富的业务场景的实现。
“智慧城市建设的成败并不是说用了高新技术就建设成功了,而是通过这些高新技术以及物联网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的共享、共建、共用。数据用起来了,这个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才算是成功了。”杨新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