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卖|“现杀现卖”转向“集中屠宰”,解密重庆冷链物流网络建设行动

由于疫情原因,鲜活禽畜宰杀正从以前的“现杀现卖”规范为集中屠宰。如何让这些集中屠宰的禽畜,能更加安全鲜活的进入市场,摆上餐桌?重庆正全力推进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于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有效扩大内需,切实保障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12月9日,采访人员来到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探寻关于重庆冷链物流发展的“新密码”。
建设目标:
5年后满足城乡居民人均日消费1千克冷链商品需求
根据《重庆市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2020—2025年)》,到2020年底,重庆将初步形成体系完备的运作模式,在具体应用场景下不断优化完善并快速推广。
到2025年底,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标准健全、衔接有序、绿色低碳的城乡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城乡居民人均日消费1千克冷链商品需要。
冷链物流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2年,全市冷库库容规模达到240万吨,集中屠宰的活禽活畜冷链运输占比达到60%。到2025年,全市冷库库容规模达到280万吨,集中屠宰的活禽活畜冷链运输占比达到70%。
冷链物流节点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到2022年,形成3个一级节点、20个二级节点、N个三级节点。到2025年,形成5个一级节点、30个二级节点,继续扩大三级节点数量,实现即产即冷。
冷链物流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实现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冷链物流“全覆盖”,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精准高效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
分级建设冷链物流节点
明确节点功能分工。一级节点:主要负责大规模冷冻冷藏、战略储备、国际国内集散分拨、批发交易。二级节点:主要负责区域储备、批发、包装、零售。三级节点:主要负责产地采摘和禽畜屠宰后的预冷、包装、转运,城镇社区零售期间的保鲜。
优化节点空间布局。一级节点:布局在“一区两群”、成渝交界区域等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场所。二级节点:布局在中心城区、其他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中心区域的综合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内。三级节点:布局在产地、屠宰地、城镇社区零售网点。
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一、二级节点以现有存量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为主、投资新建为辅。
实行节点挂牌管理。按照功能用途和规模能力,对冷链物流节点实行挂牌管理,成熟一个挂牌一个。
大力发展冷链产业
发展冷链装备制造业。鼓励制造企业研发、制造冷藏运输车、保鲜车、保温车等运输设备以及预冷设备。
培育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资本和生产、流通、平台等各类企业参与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建设。
做大本地冷链商品市场。加强农产品冷链生产和消费宣传,提高市民对冷链食品的认识,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从需求端倒逼全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发展进出口冷链业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
提升冷链物流运输服务
规范冷链物流运输。推广标准化冷链物流运输,增加冷藏车辆、冷藏载具、冷藏包装供给。引导适冷农产品市外长途干线运输、市内冷链物流节点之间运输使用冷藏车辆。此外,活禽活畜集中屠宰后、适冷果蔬农产品采摘后推广使用合规冷藏运输车辆运输,不能及时运输的引导进入预冷场所。
实行冷链物流绿色通道管理。整治取缔“棉被”冷藏等不符合要求的冷链运输方式。加强冷藏车辆信息化建设,推广冷藏车辆配备具有远程读取温度和报警功能装置,便于实施信息化管理。
搭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现有各类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在全市智慧口岸物流信息平台上增加全市冷链物流信息管控模块,接入冷链物流节点冷库、预冷场所、冷链运输车辆、卸货入仓等数据,实现全程可追溯,实时掌握冷链物流运行情况。
建设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搭建第三方市场化冷链服务系统,提供冷链货源、车辆、包装、运输等信息服务,提高冷链物流运行效率。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平台须接入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强化冷链物流标准和监管体系
扩大冷链物流标准覆盖面。对标国内外先进经验,大力引导鼓励行业协会、市场主体、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制定覆盖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的预冷、存储、运输、包装、销售等冷链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冷链产品市内存储销售、市外分拨运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