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可怕你的聊天内容可能正“被窃听”这些App被点名

现在,我们手机中都安装了各种应用,方便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但是也获取了我们大量的个人信息。一些App的推送能“精准”到你在想什么,它就给你推送什么。App的这种“正合我意”是怎么实现的?个人信息安全有没有风险呢?
App获取个人信息
用户感觉“被窃听”
北京的苑庆攀最近有个疑惑,和朋友只在线下闲聊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出现在自己手机应用的推送里。“朋友说椰枣,过了一天我就刷到了关于椰枣的推荐视频。我觉得很惊讶,我除了说说,没有任何搜索记录,咋就给我推荐了?”

手机|可怕你的聊天内容可能正“被窃听”这些App被点名
文章插图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等,个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手机|可怕你的聊天内容可能正“被窃听”这些App被点名
文章插图

手机|可怕你的聊天内容可能正“被窃听”这些App被点名
文章插图
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也盯上了个人的信息。今年以来,公安部在15个省份开展打击贷款类网络诈骗犯罪,发现非法团伙就是将矛头指向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根据他们在互联网、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准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并实施诈骗。手段隐蔽
多款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面对越来越精准的推送,用户有着担心“被窃听”的焦虑,个人信息也确实存在过度获取的可能。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专门组建了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进行专业的监管。
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们发现,有的社交类App刚安装进手机,一次都还没有打开,却已经开始悄悄地向外传输数据。

手机|可怕你的聊天内容可能正“被窃听”这些App被点名
文章插图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表示:“App在隐私政策里没有提这件事,而且完全是隐瞒了它的自启动的方式,自己又把信息传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是有实证的。明确是违法、违规收集的一种行为。”专家告诉采访人员,App获取的第一个信息,往往就是手机的IMEI号,也就是移动设备标识号。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不管是经过用户同意“拿走”,还是不经允许“偷走”,App一旦获得了移动设备标识号,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更可怕的是,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大量App测试后发现,App获取的信息,不仅能自己用,甚至有部分App,会把信息传给第三方。
专家介绍,在个别App内嵌入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超过50个。这些有着消息推送等功能的第三方工具包,行为更隐蔽,也是目前监管的难点。
专家:获取技术在进步
信息保护在加码
近年来,有关部门定期曝光App违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针对App的各项隐私政策也在不断细化和规范。
专家分析,因为获取成本高、法律风险大,短期内,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语音、上传的图片等隐私信息被收集。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表示:“完全没必要用窃听这么复杂高级的手段,去针对某一个人的购物需求去做这样的事。造成精准推送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你的好友搜了一个商品,它可能知道你们是好友关系,可能就会给这些人都推这样的信息,但是你感觉好像是自己的原因,好像被‘窃听’了。?”

手机|可怕你的聊天内容可能正“被窃听”这些App被点名
文章插图
不过,专家也提醒,越来越多新的技术手段正在降低用户信息获取的成本和风险。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手机App甚至可以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振动频率。这样的技术,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绕开隐私协议获取语音信息。与此同时,个人信息的保护也一直在不断加强。去年12月,国家网信办出台《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强化了对用户知情权和决定权的保护。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财经
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陈诗芸
责编:林真贞
大家都在看
你关心的正是我们追求的!
识别下方二维码
让你更了解福州!
新闻110
微信公众号
福视悦动
客户端
发送以下“关键词”
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1.发送“公租房”,即可获取福州公租房申请标准、申请条件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