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画大饼不灵了?( 三 )


但造车是一项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很难见到回报的生意,并不适合所有玩家。李斌曾说,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如今看来,自动驾驶公司投入造车风险重重。36氪报道称,小马智行的乘用车“造车”计划目前趋于停滞,位于上海嘉定的十余人造车团队也将面临调整,团队部分成员已经离开。不过,小马智行回应称,关于最近小马智行造车传言均为不实信息,正在持续稳步的进行自动驾驶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 。
一些玩家把目光转向了一些相对“冷清”的赛道。
比如:Robotruck(无人卡车)、智能驾驶Tier 1(一级供应商)、无人配送、Robobus(无人公交)……这些属于低风险、易落地,但市场想象空间没那么大的场景。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画大饼不灵了?
文章插图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等不来”的Robotaxi业务,自动驾驶玩家转型做商用车业务,反而更容易商业化落地。
“判断哪些自动驾驶赛道有前景,其实主要看两点,一看是不是刚需,二看能不能靠技术提高用户的体验。”马潍指出:“Robotaxi目前刚需程度不如商用车明显。我们国家商用车有200个品类,每一个品类的商用车都有自动化、无人化的需求。做好这些细分领域的服务,其实就能活得不错。“
与乘用车相比,运输行业面临着人力成本上涨、司机短缺、交通事故等诸多痛点,对自动驾驶有着更迫切的需求。而商用车主要面向的是一些相对封闭的场所,场景复杂度远低于乘用车,对于玩家的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更好商业落地。
还有一波玩家看到智能电动车爆火,准备转型成为智能驾驶Tier 1(一级供应商),提供符合主机厂要求的包含感知、决策、控制的整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小马智行、Momenta、禾多科技等自动驾驶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智能驾驶Tier 1业务一直备受争议。上汽集团就曾表示,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确实,智能电动车比拼的关键核心在智能化上。为了把握住“灵魂”,不少主机厂不愿意接受与智能驾驶Tier 1合作。一些造车新势力比如特斯拉、小鹏、蔚来,则宣布自研自动驾驶系统。
那么自动驾驶公司转型做智能驾驶Tier 1业务,有戏吗?
在马潍看来,进场搏一把还是大有希望的。传统燃油车时代,诞生了博世、大陆、采埃孚、电装等传统Tier 1巨头,新公司几乎没有任何机会。但当下,整个汽车生态都在发生变革,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占大头利润的不再是硬件而是软件。传统Tier 1最擅长的变速箱、发动机、制动器已经不占优势了。一些初创的自动驾驶公司反而在算法、软件研发上占有优势。
何奇也持同样的观点,对于大量想要转型的传统车企来说,软件研发非常烧钱,自己又不擅长。所以在短时间内,他们还是需要依靠供应商来提供技术补充。这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是一个机会。
无论是选择造车、布局商用无人驾驶,还是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赛道里的玩家们都是为了筹集更多弹药,让自己活得久一点,活得好一点。
“我觉得自动驾驶行业明年会出现一个洗牌期。“何奇预判:“明年一波自动驾驶车企会在科创板提交招股书。融到资、IPO成功的玩家,可以继续留在牌桌上。融不到钱、登陆不了资本市场的,很可能要被淘汰。”
明年,才是真正拼刺刀的时候。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