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团战”正酣,变革与较量中如何走出“最优”路径


社区团购“团战”正酣,变革与较量中如何走出“最优”路径文章插图
投稿来源:财经有棱
2020年 , 一场突发疫情意外点燃了社区团购行业的火 , 从低线城市一路向广州、深圳等城市蔓延 。
互联网头部大佬几乎全部下水 , 电商老大哥阿里巴巴一口气派出菜鸟驿站、盒马、零售通和饿了么团队四支内部队伍同时下场赛马 , 外面还有一家通过投资扶持的十荟团;美团、拼多多、滴滴、京东则全部通过自建部门投入其中; 甚至据传连做短视频的字节跳动都已蠢蠢欲动;唯一没亲自下场的是腾讯 , 但也通过投资兴盛优选这样的社区团购先行者曲线布局 。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 不少“后来者”为了抢占市场 , 开始大力度拉新补贴 。 连小区的老阿姨们都已经学会如何薅大厂们的羊毛 。
社区团购“乱战”其实并不陌生 , 犹如昔日的电商N国杀、O2O百团大战一样 , 每当一个新消费热潮崛起 , 就会引发更多准入者的追逐 。
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 当数字化时代来临 , 中国人的“菜篮子”也在逐步升级 。 当大部分消费者享受着先进模式带来的红利同时 , 也有很多人在关注 , 补贴大战是否会打破行业公平?会不会将来有某一家甚至几家大厂“垄断”了老百姓的菜篮子?那些以小商贩为代表的传统生产力从业者又该何去何从?
社区团购蕴含巨大商业机会 , 但更关乎民生 。 经济发展中 , 公平与效率是永恒话题 。 而俨然成为热潮的“社区团购” , 未来能否沿着更大效率和更多人受益的“改进之路”出发呢?
群龙下水 , 模式受捧
公开报道显示 , 中国市场生鲜零售交易已经突破4万多亿元 。 需求是供给的土壤 , 近年来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 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 老百姓对衣食住行的多元化需求被不断挖掘 。 特别在三四线城市 , 结构性消费需求升级带来巨大商机 , 拼多多、快手带货兴起就是典型案例 。
在供给端 , 不论是大型电商平台们的发展、物流体系搭建、还是移动支付技术普及 , 都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 有效滋养了老百姓线上购物的习惯 。 而近几年火爆的私域流量和小程序等数字化服务工具 , 也客观推动了新兴商业业态的蓬勃发展 。
但并非所有创新商业模式都能成功通过市场的检验 。 前些年火爆的生鲜电商们至今并没有尝到太多甜头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 , 仅4%盈亏平衡 , 亏损占到88% , 有7%是巨额亏损 , 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 。
近期 , 曾经风光一时的生鲜电商易果生鲜更被爆出破产重组 , 近60亿融资打了水漂 。 同时被爆破产的还有云象供应链和安鲜达 。
已有生鲜电商们的“前车之鉴” , 社区团购又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玩家几乎同时下场呢?
首先 , 相比生鲜电商 , 社区团购发挥了用户更前置性的消费需求 , 通过团长提前统计的用户订单 , 按需调仓发货 , 不需要涉及巨大的仓储成本 , 还可以实现“零售变批发”享受更高的性价比;其次 , 在物流上采取【城市/县域仓】-【街道/乡镇站】-【社区/村落店】”的三级物流体系 , 时效上能够做到次日达 , 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即时性”需求 , 且自提模式节省了快递成本; 最重要的是 , 社区团购平台为下沉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品类 , 满足了这类用户消费升级的刚需 。 整体看 , 社区团购整个商业模式相比生鲜电商要更加轻量 , 盈利效应更明显 。
经历了前一轮社区团购企业们的“大浪淘沙”后 , 上述商业模式已经被市场充分论证 , 无疑更加吸引在上游渠道、下沉市场、物流资源上本就具有优势的老牌互联网公司下场 。
补贴战后 , 注定分散?
伴随玩家们的卷入 , 如火如荼的“补贴战”也成为争议焦点 。 不过 , 从生鲜电商血淋淋的教训看 , “烧钱补贴”绝对不是核心竞争力 , 社区团购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流量”的游戏 , 许多用户薅完补贴羊毛后“用完即走” , 用户留存并不理想 。 近期某火爆的社区团购新秀就被媒体指责GMV主要靠补贴 , 水分很大 。
对此 , 一位资深行业从业者指出 , “烧钱”不会是常态 , 市场供应体系也不会因此被长期扰乱 。 补贴是互联网竞争中很常见的“起步期”手段 , 伴随优胜劣汰 , 最终格局一定会重归平稳 , 很可能变为多头共赢的格局 。
那么在激烈的“补贴”竞争中 , 是否会严重冲击传统线下菜市场业态?老百姓只能反过来被获胜的社区平台任意“收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