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可恨的半导体骗子!( 二 )


据统计 , 几年时间里 , 陈进累计骗取研发经费达到11亿元 。
后来的调查显示 , 陈进的履历也是假的 , 简历中他曾是摩托罗拉半导体总部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 , 实际上他只是一个高级电子工程师 。 他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的是芯片测试相关专业 , 对芯片设计一窍不通 。
身败名裂的陈进自此远遁海外 , 销声匿迹 。
不过 , 陈进一定也没想到 , 十几年后 , 他的“徒子徒孙们” , 用类似的把戏照样骗得风生水起 , 且屡试不爽 。
在沉默数年之后 , 国内半导体产业再次进入快车道 。
2014年6月 , 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 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9月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 , 一期募资1387亿元 。
从合肥长鑫、晶合、南京台积电、无锡华虹第二基地 , 到广州粤芯、成都格芯……一时间 , 全国二三线城市开始密集上马一批半导体项目 。
▲长鑫存储
看准这个机会 , 李雪艳拉上朋友曹山准备搞一笔大买卖 。
在此之前 , 二人均没有半导体从业经历 。 李雪艳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 , 干过生态科技、卖过烧酒、办过餐馆和建过园林 , 甚至还卖过中药 , 但都是些小生意 , 最大注册资本仅400万元 。
二人看准了武汉 。
武汉是半导体产业重镇 , 依托长江存储、武汉芯片等100多家半导体企业 , 形成了以存储芯片、光电子芯片、红外芯片、物联网芯片等为特色的国家级“芯”产业基地 。
当时 , 试图打造“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的武汉 , 正在紧锣密鼓地投资和筹备新的半导体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1280亿元、邀请行业大拿坐镇、主攻14nm工艺 , 项目启动一年后将拿下7nm , 产能将达到每月3万片……
当时 , 全世界仅有台积电、三星具备7nm芯片量产能力 。 而1280亿的投资也是武汉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 。
二人的豪言壮志成功打动了武汉市招商局 。
2017年 , 双方合资成立武汉弘芯 , 注册资本为20亿元 , 李雪艳和曹山控股的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0% ,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持股10% 。
不过 , 武汉弘芯实际到位资金只有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的2亿元 , 大股东光量蓝图是在武汉弘芯注册前十几天才刚刚成立的 , 且至今没有投入任何资金 。
按照规划 ,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18年初开工 , 总共投资520亿元 , 2019年7月厂房主体结构封顶;二期工程于2018年9月开工 , 投资额760亿元 。
2亿元显然不足以支撑武汉弘芯前期的厂房建设 , 窟窿要怎么补?
为此 , 李雪艳二人又找来了第二个伙伴——总承包商武汉火炬 , 承担给武汉弘芯输血的任务 。
武汉火炬一方面将资金压力分散到下游承包商;另一方面主动帮助武汉弘芯贷款 。
项目分包商武汉环宇法定代表人王立银后来爆料称 , 2018年9月 , 火炬以武汉弘芯的工程项目 , 向武汉市农商行贷款2亿元 , 随后将2亿元贷款打入武汉弘芯账户 。 火炬甚至还为弘芯垫付了1100万元利息 , 讨要多次后才拿回了这笔资金 。
项目总算顺利动工 。 李雪艳等人打的如意算盘是:只要项目可以撑到国家半导体产业大基金以及其它股权基金注资 , 就盘活了 。
怎奈资金窟窿实在太大 。
2019年 , 因被拖欠4100万元工程款 , 项目分包商武汉环宇将武汉弘芯和总承包商武汉火炬告上法庭 , 武汉弘芯账户被冻结 , 二期价值7530万元的300多亩土地也被查封 。
因为二期工程未完成土地调规和出让 , 缺土地、环评等材料 , 以致于影响到国家半导体产业大基金以及其它股权基金等无法导入 , 资金链彻底断裂 。
【半导体|可恨的半导体骗子!】2020年8月 , 在《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中 , 武汉市政府明确指出: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 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 。
随后 , 武汉市东西湖区官方回复:经区商务局投资协调管理调查 , 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因为资金链问题 , 项目暂停了 。
至此 , 武汉弘芯的千亿投资彻底幻灭 。
事实上 , 在此之前 , 媒体已经多次报道武汉弘芯的资金链问题 , 但都被其“巧妙化解” 。
第一次靠业界大拿 。 2019年 , 武汉弘芯力邀行业大咖蒋尚义加盟 。 蒋尚义曾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左膀右臂 , 在圈内素有“蒋爸”之称 。 蒋尚义退任中芯国际独立董事 , 赴武汉弘芯任职 , 引来行业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