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傅察:青衫不悔,风骨依旧


依旧|傅察:青衫不悔,风骨依旧
文章插图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书生,这个封建帝国时代最庞大的群体,他们或为后人所嘲,或为后人所羡。但正如诗中所言,书生求的,无非是一袭风骨,那纵使尚存一息也向往自由自在的灵魂。
他们肆意地蔑视权贵,轻看奸佞。但正如梦想往往都被现实所摧残一般,这群最可爱的人,最终往往难以得偿所愿,终究还是,意难平!
如今,年轻人经常开玩笑说,“我不想努力了,我要吃软饭。”结局永远是空想罢了。但北宋时的一位书生却真真切切地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书生名叫傅察,是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的重孙。他面容俊朗,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待人温和,文章也写的极好。史书赞其“端重有操,为文温丽。”
这一年,年近十八岁的傅察正式登进士第。面对这种光耀门楣,许多人追求一生的成就,傅察表现的很淡定,心有沟壑,故而面容如常。一袭青衫的他轻轻打开扇子,似要挡住迎面而来刺眼的阳光,以及,那些早已等候多时的权贵。
古代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叫作抢婿。指一些名家商人之流,会在张榜这天带着家仆等候,如果发现有贫苦的读书人中第,就第一时间请入家中,拜为女婿。寒窗苦读圣贤书的穷苦书生面对那温香软玉的刺激,大多也就半推半就的应了亲事。
可这次,面对家境贫寒,才学过人的傅察,众人却纷纷远离,无一人敢上前问询。原因只有一个:有人早已经捷足先登。
蔡京,这位大丞相在榜单尚未张贴之时就派人联系了这位青年俊杰,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但年轻人总是心高气傲的,对于这位大奸臣的拉拢,书生不齿其为人,自是断然拒绝。留下了“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的佳话。
而这些围观的人平时对蔡京都敬而远之,这次,又怎敢引火烧身地亲近得罪了蔡京的傅察呢?
依旧|傅察:青衫不悔,风骨依旧
文章插图
看着周围人避如蛇蝎一般退开,傅察不禁苦笑,这大宋的百姓,竟全被一个奸臣所摄服,不知是应说奸臣能力惊人还是该说百姓怯懦软弱。不过所幸,自己还有她能陪自己分享这份高中的喜悦。
傅察想起那位青梅竹马,意识到如今自己已经进士及第,也该去提亲了。
满朝大臣有蔡京这般的奸臣,自然也就有清流如许。书生傅察要娶的就是右丞相赵挺之家的千金,也就是那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妹妹。
提亲很顺利,一切如顺水推舟一般,二人很快就成婚了。婚后,进士出身的傅察本应展现其光芒,在仕途上不断奋进,但由于得罪过蔡京的缘故。他的仕途极其不顺,留给他的多是一些无人愿做的闲职。
面对这番情景,傅察倒也落得个清静。正好,苦读诗书这几年没有好好陪伴妻子,这下,不就是补偿的机会吗?
于是夫妻二人整日里游湖赏景,赌书消得泼茶香。生活虽是平淡艰苦,可两个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倒也乐得这般闲散舒乐,逍遥自在。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又到了新的一年。
那是宣和七年的十月,金国贺正旦使来京。当时的天下并不太平,宋朝积弱,一直被四方邻居欺凌,所以对于这次老大哥派来的使臣,自然很是欢迎。
可谁又能想到,金人早已经背弃了当初和平共处的盟约。他们一边背盟伐宋,一边又派使者前来贺岁。被蒙在鼓里的大宋没有一丝警惕,就傻傻地派出了书生去接待使臣。
傅察这次被派出,或许历史的偶然,更多的也许是蔡京一脉的报复。一个被雪藏了几年的进士突然被委以重任,还是接待敌国使臣这样带有危险意味的任务,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有阴谋在其中了。
毕竟若是面对这样一个得罪自己的青年俊才,蔡京都能做到泰然应对,不加报复,那么他就不会被时人奉为奸相了。
依旧|傅察:青衫不悔,风骨依旧
文章插图
又或许他对这个少年不在意,可那么多想要巴结他的人都恨不得把这个少年作为踏脚石,狠狠地踩一脚,只为蔡京能正眼相看一次。
历史中的东西,谁也说不清,而再添加上政治这个因素,就更无法为人所知晓了。
接待的第一步便是接,但这不也是普通的迎接,而是要去边境迎接,一路迎回京都。
傅察别过父母和妻子出发了。可是一切发生的是那样的快。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刚行至燕地的时候,就得到了金人入寇的消息。同行的人大惊失色,不断有人劝他″毋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