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行业|淮北交通云平台监管协同更智慧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用这句话来描述安徽省淮北市交通运输局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显得格外贴切。从谋篇布局到硕果纷呈,经过探索与实践,交通信息化在淮北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步优化。今年研发的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协同云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占总量的98%,已成行业监管的重要抓手。
【 运输行业|淮北交通云平台监管协同更智慧】“淮北交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步伐快、基础好,从早先的‘政务信息化1.0’,发展到目前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2.0’,走出了一条探索创新、省市联动、示范引领、高效实用的创新发展之路。”中国公路学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虎成由衷感慨。
开发20余套信息管理系统
权责不清、推诿扯皮、手段缺失……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短板效应突显;超载严重、闯关冲卡、暴力抗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形势越发严峻。治理之变,迫在眉睫。去年12月,淮北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成立,在交通运输市场新业态及新旧运营模式相互交织的形势下,利用大量人力现场稽查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监管需求。
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海林说,为了协调联动各管理服务中心,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及时获取行业众多领域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开展规范的取证与查处,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行业监管合力,淮北交通运输部门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开展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协同云平台建设。平台通过对多种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与研判分析,实现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的智能发现和协同处置、规范处置,创新机构改革后的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实现智能协同监管、科技精准执法,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自2000年起,淮北交通运输部门就先行先试,先后开发了20余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均在全省道路运输行业进行推广应用,部分系统被推广应用至江西、山东、湖北、新疆等省份道路运输行业。当地还起草制定了3项国家行业标准、2项安徽省地方标准、4项淮北市地方标准。
2018年,淮北交通在智慧交通执法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建设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息化管控体系、科技治超管理体系、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协同云平台,对促进提升规范执法、精准执法以及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年底配套设计的“131”协同联动云平台将多个部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打通各部门间的界线,使大事小事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在平台上,交通运输主管单位总体部署、协调、监督,3个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行业日常管理,执法支队严格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强制权。
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监管合力
“奇怪,没有来人检查,怎么知道车辆卫星定位装置有问题?”日前,淮北一客运企业接到执法部门的整改通知,企业负责人百思不得其解——日常管理很规范,自身开展的各种检查也没有发现,究竟问题出在哪儿?淮北交通执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甄别和电子取证等信息化监管手段给出了答案,发现近400辆车中有10辆车出现“破坏卫星定位装置以及恶意人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违规行为。
据了解,2018年以来,淮北交通运输部门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不断破解难题、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精准化、常态化科技执法体系。在今年的5个全省城市大脑应用场景试点项目中,淮北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承担的《城市大脑助力数字治超》位列其中。
淮北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丁言柱介绍,淮北交通运输部门研发了“四大系统”,即非现场执法动态检测系统、治超科技执法软件系统、治超应用科技执法系统、后续追踪处理系统;构建了“四大机制”,即“源头—路面”执法监管协作机制、“非现场—现场”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交通—公安”执法科技协作机制、“本地—周边”执法区域协作机制。
通过“四大系统”与“四大机制”,淮北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实现源头“治本”与路面“治标”相结合;以非现场执法为主,实现对超限运输车辆精准查处;交通、公安两部门现有科技设备互相接入,建立车辆基础数据库,实现路警科技实质融合,形成执法合力;苏鲁豫皖四省九市交通执法区域联动协作,破除了区域壁垒;制定了《非现场执法执法规范》《遮牌车辆号码识别规范》《自动检测货运车辆北斗车载终端在线规范》《超载超限车辆动态检测卡点建设规范》。
- 电子商务|与电商平台“抢饭碗”?新零售行业已逐渐兴起,实体店老板福来了
- realme|三星、苹果远远落后,国产黑马量产新技术,150W快充刷新行业纪录
- 电商业|电商行业:这个春节有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
- 红米手机|卢伟冰放狠话,Redmi K50要挑战行业新标准
- 马克·扎克伯格|卖空调真是暴利行业
- 洗衣机|2022年卤菜行业最主流的营销方式
- soc芯片|集微咨询:浅析蓝牙音频SoC芯片行业的“赛点”与增长点
- 短缺|富士康:本季度内电子行业零部件短缺问题将有所缓解
- |在传统行业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行业?
- 负极材料|中科电气:预计2022年负极材料行业的成本压力仍将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