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逐渐出让的权利:车企与互联网的软硬之争( 二 )
文章插图
对于商用车司机来讲,发动机、变速箱是产品的核心,整车是附加产品,而商用车整个产业形态也证明了这点。
首先,发动机、变速箱占整车BOM成本的40-50%;其次,发动机企业直接穿透市场做售后;还有在资本层面,国内最大的发动机Teri1潍柴现在反向控股表格中第三名的中国重汽、第四名的陕汽集团。
文章插图
【 互联网|逐渐出让的权利:车企与互联网的软硬之争】四化基本可以看成是汽车产业的共识,智能网联与电池就是类似于商用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中国在智能网联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按照当前的态势发展下去,中国的智能网联也会形成类似于潍柴的在发动机行业的地位。
那么未来中国乘用车整个产业逻辑也就十分清晰:
智能网联与电池厂家的地位会逐步上升,其品牌力也会逐步提高,而OEM品牌的影响力则逐步降低。用户未来购买的可能是华为的智能网联套件与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而宁德时代则直接提供电池三包服务,OEM可能只是个车壳提供商。
所以,对于华为来讲做不做整车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即使不做整车,也会得到类似于整车的江湖地位与市场。
汽车的软件与硬件之争结论十分清晰:软件将主导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这基本是行业共识。问题是传统汽车企业以什么姿态迎接转变,互联网造车会如何影响汽车产业。
资本层面对于强“软件”基因的车企给出了明确的青睐:如今特斯拉以3900亿美金市值成为汽车行业的龙头,国内蔚来汽车市值728亿美元超过比亚迪成为国内车企第一。虽然资本市场给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代表了市场的风向。
文章插图
传统车企的产品硬件护城河与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优势,看来并没有那么坚固。这个结论,似乎车企自身早已接受,不然大众丰田干嘛都喊着向服务型、软件型公司转型呢?
所以传统车企也绝非不努力,各大车企几乎都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出行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之外,从汽车产品制造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口号也喊了好久。
但基因所带来的阻力还是很大的,靠自己革自己的命这条路很难走通,与互联网合作成为必选之路,但这又会陷入让出产品定义权的尴尬境地,这似乎是个死循环。
另一端,互联网造车带着很明显的缺点,但是也带着很强的互联网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正在逐步蚕食汽车产业,有点像80后的谈恋爱,开始只是拉拉手,后面则是逐步深入,逐步控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互联网|传统企业里,产品经理的价值衡量难题
- 电子商务|与电商平台“抢饭碗”?新零售行业已逐渐兴起,实体店老板福来了
- 三星|国产屏和三星屏:优势从一边倒,逐渐演变成强强对决!
- type-c|互联网公司纷纷裁员,寒冬真的来了吗?
- hr|互联网企业监控员工上班引热议,是时候关注员工体验了?!
- |国内互联网巨头风向变了
- 显卡|互联网大厂,裁员消息频频出现,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
- 贵州网新闻|让中专生圆梦!传智互联网学校科学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 裁员|知乎被曝大裁员、B站审核员猝死、后台监测员工跳槽,互联网就业者的人生百态!
- 中国互联|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加班这么严重还是干不过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