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科创”盛宴 同享“智汇”金华( 二 )


深耕产学研融合 , 方能结出丰硕科技成果 。 三年前 , 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维)与浙江大学合作完成的“高能效高压放电电源的负荷主动匹配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斩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同时 , 目前 , 该项目研发产品已服务于650多台大型火电机组 , 累计新增产值超6亿元 , 累计利税1.8亿元 。
“项目技术突破了国外对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 将粉尘处理率提升至99%左右 , 对助力“蓝天保卫战”更是意义重大 。 ”大维相关负责人表示 , 依托高校院所 , 先后建立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机构 , 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发基斯教授合作建立金华市外国专家院士工作站 , 每年投入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经费 。
作为金华成百上千“产学研”的群体代表 , 大维坚信“维有”事实基础 , 方有高新未来;校企融合建设的决策“维度” , 更决定企业创新发展的“精度” 。
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份 , 金华全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2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18家;1-10月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8.7亿元 , 同比增幅12.8% , 位居全省第4 , 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9%)8.9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7.2亿元 , 新认定2020年度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67家 。
共赴“科创”盛宴 同享“智汇”金华文章插图
倡导者 , 立足长三角“全球引才”
金华工科会 , 进入21个年头 , 它如何被赋予首届长三角G60(金华)科创大会这一新内容?又是如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
“15618”是本届工科会的精髓要义所在 , 即一个主题、五个目标、六个篇章、十八项活动 。 也就是常说的 , “要我留” , 就必须使出“18”般武艺 。
自带杀菌功能的智能晾衣架、精度达到千分之一英寸的工业焊接机器人、用于茶叶植保和环保监测的无人机系统……除了线上展示外 , 在科创大会工业科技新品展现场 , 来自金华各县(市、区)、金华开发区的制造业企业和长三角G60科创廊道相关城市的研发、生产单位携带一批新材料和新技术精彩亮相 , 引得大批观众驻足 。
“新智造、新时尚、新动力” 。 此次工业科技新产品展主题 , 可谓寓意深远:既要久久为功 , 更要与时俱进 。 据了解 , 本次展会共设“高端装备”、“智能家居”、“时尚用品”、“新工艺材料”、“医药健康”、“特装”及G60展区等六大展区 , 共有140余家单位参展 。
在这一件件“千奇百怪”亮眼产品的背后 , 有一群人 , 他们在疫情常态防控条件下 , 跑上海赶哈尔滨 , 下深圳去西安 , 穿针引线 , 乐此不疲 。 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 到中国创新挑战赛 , 再到“十四五”行业发展规划研讨会……在广泛征求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 , 总结推广“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新模式新机制 , 对接达成的部分揭榜挂帅合作项目、招院引所合作项目进行签约 。
“心有多大 , 舞台就有多大 。 ”距浙江之心金华300公里外 , 上海松江智联广场——长三角G60九城市首个“科创飞地” , 已启用两个多月 。
作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创和人才综合体 , 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正成为金华在上海的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孵化飞地、创新创业福地 , 是助推金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 也是展示金华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 启用当日 , 就有30余家原行业龙头企业正式入驻、招引高层次人才60余人 。
“我们不需要把人才引到金华 , 而是直接在上海招才用才 , 同时享受金华的各项招才引才政策 , 变上海人才为金华所用 , 等于帮金华企业在上海开创了一块‘飞地’ , 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 极大地破解了企业引才困局 。 ”首批入驻人才大厦的尖峰集团董事长蒋晓萌说 。
“我们将充分借用上海的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 , 发力解决金华产业的技术难题 , ‘借鸡孵蛋’帮助企业培育转化核心技术和产品 ,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金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 金华也将努力建设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创新中心 , 并与长三角城市携手创建面向世界的长三角国际创新中心 。
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 在工科会开幕的同时——11月26日9时 , 首趟“金华号”法国专列成功首发 , “义新欧”金华平台线路在短短半年内从2条猛增至14条 。 同时 , 意味着长三角的出口货品可以直通欧洲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