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速增长迎接“万物显示”( 二 )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配套为着力点,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速发展,显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能力正在逐步完善增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
资本的投入也正在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产业链上的企业兼并重组速度正在加快,龙头企业实力有望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TCL科技抛出一项资产重组计划,标的为武汉华星,而武汉华星t3生产线,正是目前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中小尺寸LTPS-LCD生产线。此外,TCL科技还以7.39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8.5代线60%的股权,以3.41亿美元收购三星模组厂100%股权,并获得三星对武汉华星的7.39亿美元增资。10月20日,京东方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收购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80.83%股权、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收购价格预计不低于12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偏光片等新型显示产业的配套体系也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去年至今,有超过10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并且还有一批企业正在推进上市之中。
构建合作共赢价值创造系统
当前定制化的显示需求不断攀升,游戏、短视频、车载、医疗等新应用都对显示产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内容需求推动整机需求,整机需求推动显示器件的需求。因此高对比度、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低功耗、柔性化和异形化、3D等等,都成为未来的显示需求。京东方近日表示,将在全国规划10至15个智慧系统创新中心,聚焦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医工、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六大领域。IDG预测这些领域未来五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
多种技术并行发展趋势下,“国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基础、系统的供应链体系、持续优化的性能,因此液晶显示仍然在大尺寸面板中占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很大的份额。Micro-LED的市场份额还会增长,LED、AMOLE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新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以交叉融合为主要特征的集成化创新,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刘文强认为,5G+8K、miniLED+LCD、传感器+OLED,正在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今年8月,京东方与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在OLED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体包括:利用默克OLED材料实验室开展器件联合评估,双方加强OLED材料生产供应的长期合作,以及共同加快OLED显示应用的技术交流等。
“在支持企业去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同时,我们也鼓励海外显示企业及先进材料设备供应商等来华投资建设,推动境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说。
在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韩国显示行业协会(KDIA)、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等全球五大行业协会发起《新型显示行业加强全球合作倡议》,呼吁全球新型显示企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新型显示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维信诺副总裁徐凤英看来,新型显示产业既有竞争,同时也有巨大的协同创新、系统发展空间,全球的上下游企业之间有着非常好的交流合作前景。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也指出,经历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显示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未来仍要强化开放创新,构建合作共赢价值创造系统,并大力拓展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把握全球显示产业新机遇。
柔性电子显示显现中国智造强势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认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市场巨大,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欧阳钟灿表示,中国2K电视保有量是7亿台,国内现有的生产线每年只能提供4000万台4K/8K电视,全部更换需要近20年。
“貌似‘过剩’的液晶显示器产能在4K/8K电视的需求下是远远不够的。”欧阳钟灿认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市场巨大,已有生产线的产能亟待提升。
2017年实现量产的成都京东方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是中国首条、全球第二条柔性AMOLED生产线。目前,成渝地区已成为中国柔性显示产业最大集聚地。“柔性显示器电子市场份额已达到260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5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欧阳钟灿说。